台3作曲家 譜寫本土關懷

杜胤廣 2014/11/25 22:19 點閱 4107 次
作曲家柯芳隆特別在「台灣音樂憶像」音樂會中作宣傳。(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作曲家柯芳隆特別在「台灣音樂憶像」音樂會中作宣傳。(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5位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出者,分別以人聲發出忽大忽小的音量,唸出「Ma」的5個聲韻,加上變化多端的節奏,彷彿上演了一場充滿台灣文化的「中文注音課」,這是台灣作曲家錢南章的音樂作品《MaMa奏鳴曲》。

台灣音樂館30日將邀請亞伯鋼琴三重奏、亞太弦樂四重奏輯朱宗慶打擊樂團,演出3位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作品,呈現台灣當代音樂「憶象」。

此次演出的作品代表著3位音樂家對台灣這片土地無限的疼惜,包括柯芳隆具有高度鄉土色彩的《鑼聲》、《祭》與《客謠四章》;錢南章嚴謹執著卻不失純真的《小河淌水》、《158打擊樂重奏》、《Ma Ma奏鳴曲》;以及蕭泰然充滿野性魅力,且巧妙刻畫福爾摩沙美麗景象的《原住民組曲》等。這些作品都是台灣音樂發展中共同記憶的重要軌跡,且讓音符持續流轉,讓作品永續流傳。

柯芳隆表示,政府近年來重視台灣本土作曲家的樂譜出版與音樂推廣是好事,因為只有透過官方的力量,才能讓國內、外音樂家聽到台灣的作品;並表示願意演出,甚至若能進一步讓外國指揮家,指揮本土作曲家的作品,將更有機會從推廣台灣文化。

「這3位作曲家的的音樂作品都融合了東方的傳統與西方的技巧。」台灣音樂館長張玉華指出,蕭泰然、柯芳隆、錢南章等3位都是20世紀台灣具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更重要的是,他們雖從西方音樂中吸取創作技法與養分,卻可從作品中聽見他們對台灣人文與土地的關懷,甚至重新審視民主與自由價值的精神。

張玉華說,不論是蕭泰然早期的作品《台灣頌》,在樂曲中加入平埔調與歌仔戲歌謠刻畫福爾摩沙的美麗景象,或是柯芳隆的鋼琴三重奏作品《祭》,以民間小調的旋律為基礎,特地在台灣當年口蹄疫流行時,用來祈求上天使災禍遠離台灣,都不斷展現台灣音樂家對社會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