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台北報導】「經濟模型不完美,不代表一無是處,」諾貝爾經濟學得主韓森(Lars Peter Hansen)5日來台演講,提到經濟預測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介入,包括美國聯準會的前瞻指引都可能失真,進而讓經濟政策偏差,甚至影響社會經濟表現。韓森指出,各種風險導致人們預測經濟時缺乏全盤的認識,因此更該認清每一種經濟模型的限制,並納入更多理性的討論。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韓森5日來台開講「不確定性的後果」,探討總體經濟指標與金融世界資產的互動關係,並分享面對現代經濟高度不確定性下的抉擇。
韓森指出,經濟學家試圖蒐集數據、研究經濟行為,為經濟市場建立預測模型,預測社會未來的經濟走向。但由於過程中有太多不確定性因素,包括社會變遷、消費者、企業、政策行為介入等等,模型必然是不完美的。
而總體經濟預測一旦失準,並不像一般人買保險一樣,出了事由社會共同分擔,經濟政策一旦方向錯誤,影響的是整體社會的經濟表現。
韓森也說,當制定經濟政策時,人們無法全盤掌握所需資訊,但這不代表將預測模型不完美不代表「一無是處」,重點是知道模型的限制後,如何明智的使用它。
他引述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伊凡斯所說,「我的預測會因為2種因素失真,且方向截然不同,首先我可能高估經濟的潛能,如果要避免這樣的風險,應該逐步移除寬鬆政策;但我也可能低估通貨膨脹率數字的上揚,要避免這樣的問題政府反而應該進一步升息。」雖然在不同的不確定性評估下可能出現迥異的政策方向,但當施政者制定或推行政策時,要先理解可能出現的風險。
韓森又舉人們對於氣候變遷的反映說,同樣在知識不充足的前提下,有環保人士積極推動減碳等運動,另外也有懷疑者提出質疑;他也認為,不夠了解問題不代表能「忽視」問題,就像經濟預測模型一樣,不夠完美並不代表一無是處,人們應該做的是回歸理性討論,才能發展一套可行、有建設性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