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拉、兒權者 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方家敏 2014/10/10 17:43 點閱 3574 次
連續2屆獲提名的少女馬拉拉,因對抗恐怖組織,積極提倡女權,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photo by維基百科)
連續2屆獲提名的少女馬拉拉,因對抗恐怖組織,積極提倡女權,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photo by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印度兒童人權運動家薩塔亞提,以及連2屆受提名,少女馬拉拉同獲諾貝爾和平獎。年僅17歲的馬拉拉在恐怖主義威脅下積極提倡婦女的受教權,成立馬拉拉基金會,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另一位得獎人,60歲的印度人權運動家凱拉西‧薩塔亞提自1990年代起提倡孩童權益,旗下組織已解放8萬童工,使其得以重拾書本,改變人生。

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尤蘇芙在求學期間積極替當地婦女、女童爭取受教權,透過部落格向全世界發聲,揭發塔利班控制下的巴基斯坦,女性權益受到嚴重壓抑。2012年,年僅15歲的馬拉拉在搭乘校車回家的途中,遭到塔利班神學士殺害,頭部與頸部中槍,情況一度危殆,其後被轉送到英國治療。

幸運獲救的馬拉拉於2013年1月出院,並持續積極替巴基斯坦女童爭取權益,成立馬拉拉教育基金會,受到聯合國肯定,將馬拉拉生日(每年的7月12日)訂為「馬拉拉日」。由於馬拉拉對女性受教權的投入與付出,她先後獲得國際兒童和平獎、西蒙波娃獎,並獲歐洲議會頒發薩哈羅夫獎。馬拉拉也獲得《Time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第2名。

另一位得獎人,今年60歲的印度人權運動家薩塔亞提多年來戮力推動兒童福利,促使多個國際兒童人權組織的成立,擔任南亞童奴問題聯盟主席,並創辦了「GoodWeave」手工地毯品牌,確保尼泊爾和印度手工地毯的製作過程不使用童工,讓南亞兒童有機會受教。

儘管法律明令禁止,南亞手工毯產業的童工情況猖獗,4至14歲的兒童被綁架或賣到工廠的案件屢見不鮮,每天工作長達18小時,產品主要出口至歐美國家。這些童工大多營養不量,視力下降,長期擠在狹窄的空間織布導致發育遲緩、畸形,吸入過多毛纖維也導致呼吸疾病,鋒利刀具也使其遍體麟傷,他們通常收入微薄獲毫無收入,且無法獲得自由。如今,全球仍有1.68億個童工受害。

本屆和平獎的獲提名者之一非常特別,因為其並非一個「人」或組織,而是日本憲法第9條的「止戰條款」,內容規定,戰後的日本沒有對外宣戰的權利,這被視為是維持日本戰後繁榮的最大基礎。一位37歲的日本主婦因而發起聯署,在全世界獲得超過41萬人響應,讓日本憲法第9條能夠角逐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