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人禍不斷,過去一個月接連發生復航澎湖空難、高雄氣爆事件, 令人難過。值得慶幸的是傷患能及時送醫,且都能得到很好的醫療照護,順利康復中;這是緊急醫療體系近二十年努力建置,才能在災難發生時,讓各醫院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井然有序搶救寶貴的生命,值得向全體醫護人員致敬。
早期發生災難事件,最常見的是傷患送進了醫院,依然「傷重不治死亡」,政府為健全緊急醫療救護體系,提昇緊急醫療救護品質,以確保緊急傷病患的生命及健康,民國84 年制定緊急醫療救護法,對醫療載具及專業人員等都有所規範。
復興航空澎湖空難傍晚發生在離島地區,除了不適合移動的傷患, 其中七位傷患在最短時間透過軍方協助,轉送到高雄與台北醫治,有傷患今已康復出院。
隨後發生的高雄氣爆事件造成三百多人傷亡,雖然災情嚴重,加上原本擁擠的醫院急診室,如同雪上加霜,幸好事件發生在大小夜班交接之際,較多的醫護人員依據檢傷分類,依照受傷情況給了最妥善的醫療照顧,沒讓遺憾擴大。
衛生福利部也已建置「緊急醫療管理系統」,其中「空床自動通報」功能,可以隨時掌握各醫院急診室床位,這套醫管系統能夠掌握豐富的資訊,讓緊急病患切實地送診與轉診,也能事後評估急診的績效。
緊急醫療資源應優先用於急重症病人,毋庸置疑。
衛福部長期以來苦口婆心地呼籲民眾珍惜急診資源,導正國人對醫院品牌迷思,並督導急救責任醫院, 落實輕、重症病人分流,暢通轉診管道,提升危急病人處置效能,保障民眾就醫權益,可惜國人長久以來的就醫習慣,病痛的第一時間便湧入醫學中心或急診就醫,消耗不少醫療資源消耗不少醫療資源。
鼓勵民眾善用社區醫療資源,或許該從社區診所輪休做起,生病不會挑上班時間,許多上班族利用休假看病,不必請假。若社區診所的周休二日,能夠交錯排在周五周六, 周日周一,即使休假日,也可以找到社區診所,民眾就不必花大錢跑遠路到大醫院排隊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