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陸生角逐台灣淡江大學學生會長的訊息,引起各方關注,但多數人支持只要是淡江大學學生,就有資格角逐學生會長,這是好現象。
未來在台灣的新住民,也可能在社會不同角落,有機會出頭天。
當台灣打開門戶,向全世界開放之際,有許多新住民加入我們的社會,無國界是進步社會的觀念,過度保護主義對人類社會進步是時代逆流,違反地球村的發展趨勢。
四、五十年前,學生會是相當敏感的學生自治社團,政府擔心學生會等類似社團可能呼風喚雨,發起學生運動,影響政局與社會的安定。
特別擔心職業學生滲透校園,學生會會長必須思想純正,忠黨愛國的優秀學生,為全校學生之表率。
隨著大學生對公共事務的冷漠疏離,許多大學認為學生會已缺乏影響力,認為並不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參加學生會、繳學生會費,在沒人、沒錢之下,學生會所扮演學校與學生溝通橋樑的功能已大幅削弱。
台灣早年本身的教育資源還供不應求,只能開放少數名額為海外僑生,僑生無法和本地學生競爭;針對台灣少子化趨勢,各級學校都面臨學生來源不足的窘境,大學更有嚴苛的挑戰。
在台灣較具有歷史的私立淡江大學、世新大學、文化大學等就會提供良好的就學環境,足以吸引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等教育環境不如台灣普及的學子。
遠來的和尚會唸經,來自境外的大學生會唸書,飄洋過海來取經, 比國內大學生更珍惜學習資源,也懂得利用所有的學習機會,包括: 服務學習與社團活動,在在都可以看到他們優異的表現。
台灣優秀的學生走向國際升學, 英國、美國、加拿大、紐澳、新加坡、香港及中國大陸名校,必須和國際學生競爭,處處都可以看到「無國界學習」。
當然,台灣辦學認真的學校也同樣對大陸學生具有吸引力;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東南亞國家學生,差別只在語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