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比較政治學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4/08/11 14:14 點閱 2187 次
災難當頭,救災要緊,但政治人物還在噴口水。(photo by 中央社)
災難當頭,救災要緊,但政治人物還在噴口水。(photo by 中央社)

國難當前,朝野政黨若真要較量,應該是在救災、賑災和重建工作上,
而不是把力氣浪擲在無聊的「災難比較政治學」上。

高雄氣爆事件衍生中央與地方政治角力,藍綠攻防戰煙硝彌漫的高雄天空,上演著一幕幕「災難比較政治學」,電視上,網路上究責聲浪此起彼落,災區重建和災民生活的急迫性,卻被淹沒在政客的口水中。

充斥著政治算計
適逢選舉年,又是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選舉,選舉結果更牽動了2016 總統大選,朝野政黨都有輸不得的壓力。由於過去年年選舉和call in 節目盛行,台灣民主政治發展至今,政治文化被扭曲成只剩下選舉和批判。

政黨和政客之間充斥著政治算計,已到令人生厭之地步。即使如此,也不能冷血到踩在死傷者的鮮血上,利用災難收割政治利益,鞏固自己的權位,教災民情何以堪。

捐款競價失公益
評論災情不是不可,但應把重點放在關心災民、追查真相, 而不是比較行政官員或政治人物勘災時的穿著、停留時間、探望災民的態度,否則,只會模糊焦點。
然而,我們所看到不論是媒體或在野黨民代,卻極盡挖苦之能事,從馬英九以降到呂秀蓮,凡關心災情前往災區巡察、勘災的政治人物,無一倖免地被品頭論足,甚至,慰問災民、探視傷患的話語,都被拿來揶揄、反諷。

愛心無價豈能量化比較,但在台灣卻能被刻意扭曲,從藝人到參選人的捐款數字都成為焦點, 用來大做文章。連勝文捐10 萬被酸太少,隨即改口說是競選總部省下3 天競選的經費的捐款, 柯文哲夫妻又加碼捐40 萬。

之後,連再宣布以個人名義捐200 萬,還是被綠營議員批「九牛一毛」。「左手做的不可讓右手知道」,政治人物只為了不落對手之後,在捐款上競價,已失公益。

口水形成災難
為了追究責任,中央/地方非但互相推諉塞責,更透過政黨所屬立委犀利交鋒。市政府指石化管線權責屬經濟部,國營會則推核准埋管路權在地方;綠委以核准埋管公文拉吳敦義下水,藍委則以輕軌會勘公文指市府早知有管線,陳菊說謊。

一場管線權責的口水戰於焉展開,說穿了,就是政治。中央與地方較勁,關係到高雄都百里侯之爭,誰都輸不起,就更不會示弱。中央/地方官員競相比較請辭/准辭的人數和速度,高雄市連同副市長在內,有四人請辭, 中央則由經濟部長扛責。

辭職難釐清真相
政務官與事務官的責任區分混為一談,部長和副市長屬政務官,負政策失當與監督不周責任,事務官則非政治任命,若有行政疏失,更涉及刑事追訴和國家賠償問題,請辭無助於釐清事件真相,難怪被外界解讀是首長設停損點「棄車保帥」,部屬出面擋子彈斷尾求生。

國難當前,政治爭議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朝野政黨若真要較量,應該是在救災、賑災和重建工作上,比誰能勇於任事,比誰能儘快撫平傷痛,比誰能快速回復災區過往的繁榮,而不是把力氣浪擲在無聊的「災難比較政治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