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優養化加劇 氣候暖化造成

范捷茵 2014/08/06 20:57 點閱 5941 次
科學家指出,氣候變遷可能讓水質更容易遭藻類汙染。(photo by Wikipedia)
科學家指出,氣候變遷可能讓水質更容易遭藻類汙染。(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的飲用水源,最近遭藻類釋放的毒素汙染,數十萬居民面臨缺水荒。生態學家指出,由於氣候變遷造成水域溫度上升,還有氣候異常、土壤沖刷頻繁,導致全球水質優養化的現象惡化,未來看到「一潭綠水」、「毒水事件」恐怕只會更頻繁。

美國日前爆發嚴重的湖泊優養化,導致自來水受汙染,一旦民眾飲用湖水,就會造成嘔吐、腹瀉、麻痺等症狀,50萬人需要靠瓶裝水、買水度日。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NOAA)五大湖區生態研究實驗室生態學家戴為斯認為,這跟「氣候變遷」脫不了關係。

戴為斯指出,氣候變遷讓全球海域水溫升高,有利細菌、藻類繁衍。美國俄亥俄州日前緊急宣布禁飲自來水,就是因為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過高,而伊利湖是五大湖區中水深最淺,水溫上升讓細菌更易大量繁衍。

同樣的,氣候變遷也使全球颶風頻率與強度增加,強風暴雨帶走陸地表土,包括農地使用的肥料、家庭廢水等等,為海洋帶來豐沛的氮、磷等營養鹽,有利藻類大量增生。

雖然湖水因為優養化呈現「綠油油」的顏色時,不一定代表水質有毒,但是藻類生命週期短,死亡後經細菌分解會消耗水中氧氣量,形成一片缺氧的「死亡區域(dead zone)」,讓水中的生物缺氧死亡。

2008年《科學》期刊曾指出,1910年科學家注意到全球有4個低氧海域,但到2008年各大洲已有逾400個低氧海域。其中墨西哥灣在去年夏天,光是「死亡區域」就相當於一整個康乃迪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