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台北報導】12年國教、學用落差、私立學校需要轉型或退場,這些問題都有待一一解決。新任教育部長吳思華說,他看到不管學生或基層教師,都有很好的創意與活力,但國中生仍被升學壓力綁住、社會不鼓勵大學生走不一樣的路、私校強調退場卻非轉型,他說,「我的重點不是重新形成一個大的政策,而是讓底層生命活力可以展現出來。」
【各界期待兼擔憂】
吳思華接任教育部長一職後,各界期待新教長為教育注入活水,卻也擔憂他短短1年的執政期間,無法做出有效的改變。對此,吳思華回應表示,當前教育問題如12年國教、學用落差、學生缺乏國際觀、私立學校轉型或退場等,其實各界都看得到癥結所在,但是政策執行上,有時為了達到特定目標,忽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才會導致社會大眾的不滿。
新任教育部長吳思華是在1日下午接受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醒報人物現場」節目(FM96.7)專訪時,做了上述表示。
【基層教學回歸常態】
吳思華在政大校長任內率先調漲學費,展現他非凡的魄力,卻也引發爭議,對此,他解釋說,他與學生的溝通過程發現,許多的衝突都是來自於立場不同,比方說有人站在「相信教育完全公共化」的立場,雖然他予以尊重,但務實思考後,發現並不可行性,因為台灣賦稅極低,難以負擔學校經費不足部分。吳思華強調,校方調漲學費有2個前提,就是照顧弱勢同學,以及透明公開漲學費用途,當學生知道,其實學校調學費是為了聘請師資,多數人都能理解。
吳思華也提到對12年國教的看法,他認為其中最重要,就是讓國中教學「正常化」。他曾參加一項「創造力白皮書計劃」,曾拜訪許多小學、國中,他發現創造力計畫在小學、大學、成人教育各個階段都能順利推動,唯獨國中端難有進展,因為在考試升學壓力下,學生與教師無暇顧及課本之外的事務。因此,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何落實國教原本「多元」、「適性」等目標,讓教學正常化,同時保留各校優良傳統。
【協助大學轉型】
未來少子化學生人數減少,大學也會面臨退場問題,吳思華認為,與其讓大學退場,不如協助輔導轉型,比方說建立養老村、老人大學等計畫,不但讓機構本身得以保存,校內有熱忱與專業的教職員也能繼續為社會奉獻,不致於失業成為社會負擔。他不否認可能會有不良董事,想藉退場讓校產中飽私囊,以致有百般拖欠教師薪水等狀況,但吳思華站在管理立場指出,這時教育部應負的責任,就是更加嚴格地監督學校財務與帳務。
對於當前教育出現的嚴重「學用落差」問題,吳思華認為,除了原本的「產學合作」、「實習計畫」之外,也應該鼓勵產業走入學校,協同設計課程。或把視野拉高,他說,「台灣近幾年從製造經濟轉為服務,其實很多新興行業都還沒出現」,他與青年接觸的經驗中發現,許多年輕人是有夢想、也努力追尋,因此,學校也許可以扮演鼓勵創業的角色,讓青年勇敢創業,不一定侷限在開公司一途,也可以如拍紀錄片、TED論壇等多元事業型態,如此才有能為自己找到出路,也為台灣帶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