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序仍扣分 調整序位區間無益

范捷茵 2014/07/08 20:44 點閱 3179 次
教育部同意各招生區調整二免個人比序區間,但在志願序仍扣分的前提下,家長批評對考生助益甚少。(photo by范捷茵/台灣醒報)
教育部同意各招生區調整二免個人比序區間,但在志願序仍扣分的前提下,家長批評對考生助益甚少。(photo by范捷茵/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台北報導】第一次免試選填志願後,各界批評不斷,教育部釋出善意,同意各招生區調整第二次免試的個人比序至0.3%,讓學生更清楚成績的落點。但部分招生區仍維持「志願序扣分」的情況下,家長認為考生依舊不敢「填其所愛」,對選填志願助益不大。

教育部與22個縣市7日初獲共識,同意在高中職第二次免試入學時,將個人序位區間從原本不小於1%或少於100人,調整為0.3%或不少於30人,在維持信賴保護原則下,方便家長與考生選填志願,釋出最大的善意。

身為家長、兼12年國教家長聯盟代表周美里毫不領情地說,就算知道排名第7千名、8千又如何?志願序扣分仍在,考生依舊不知有多少人競爭選填相同志願,比序之後,志願序項目可能又遭扣分。

周美里說,明星高中的排名清楚,想就讀的考生知道學校釋出多少名額與個人序位後,很容易推算是否有機會錄取;但對於單純想就近入學,只希望就讀社區高中的學生,依舊無法得知其他人選填的志願,填寫志願時「戒慎恐懼」,無法真正「選擇所愛」。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也不甚滿意指出,區間調整對考生填志願確有助益,但他舉例,建中在二免時還有1個名額,只要制度維持志願序扣分,就算公開「個別」的序位,除非是序位第一的男生,否則沒人敢填建中。

現在個人序位以0.3%為區間,考生只知道自己是該區的前0.3%或前30名,如果冒險填了建中,沒有錄取反而會被扣分,得不償失,建中那個名額很可能就因此招不到學生。

王立昇認為,考生一免填志願時,心想還有特招或二免當備胎,比較可能鼓起勇氣選填理想學校,但二免後必須找到適當學校,考生自然傾向更保守,並可能盡量往後選填,他推測「前段社區高中」可能會出現「招不滿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