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度公布情蒐量 透明度仍惹議

范捷茵 2014/06/29 16:17 點閱 2503 次
美國國家安全局首度發表報告,公布2013年以來的情蒐案件數量。(photo by Wikimedia)
美國國家安全局首度發表報告,公布2013年以來的情蒐案件數量。(photo by Wikimedia)

【台灣醒報范捷茵綜合報導】在民間、國會不斷要求政府公開情蒐細節之後,美國國家安全局(NSA)27日首度公布一份《透明度報告》,將政府2013年以來的情蒐案件數量公諸於世。雖然科技巨擘Google肯定為在行政透明度的里程碑,但因未說明數字背後詳細的影響人數、偵監手法等,遭民間機構批評為「便宜行事」。

去年6月前國安局探員史諾登爆料後,美國總統歐巴馬要求國家情報機構釋出情蒐的業務資訊,希望讓行政更加透明公開。而NSA便於27日首度以數據方式,公布政府機構的偵監案件統計,包括以《外國情報監視法》為法源的偵監目標數量,以及接到《國家安全信函》命令,「被迫」提供資訊的機構單位總數。

報告中指出,2013年以《外國情報監視法》為法源,一共進行了1899件大規模電子郵件、電話紀錄的偵監行動,影響了248個「可能是美國公民的目標」,以及9萬個外國「目標」,所謂「目標」可以是個人、團體或機構。

而國家聯邦調查局以國土安全為由,去年一整年度共發出19212道「國家安全信函」命令,要求超過3萬8千個銀行、通訊企業單位,提供所屬的客戶業務資訊。

美媒《The Verge》解釋,過去如Facebook、Google等科技公司其實也有公布類似的數據,但受限於與政府簽訂的保密條款,只能以5百或1千整數為公布的單位,無法翔實揭露企業一共收到多少封國安安全信函、或多少行政命令。因此科技巨擘Google針對這次政府報告表示肯定說,這是行政邁向透明化的重大里程,也呼籲其他國家跟進。

但有不少組織對於報告中「仍未揭露的部分」甚感不滿。非營利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就砲轟,報告中含糊地以數字「概括所有偵監行動」,對於細部哪些是國安局的「大規模蒐集電話紀錄」、哪些是針對「通訊企業」等內容,都沒有具體的數據;而「想拿到情治資訊」的政府單位為何、運用哪些監視手法、「目標」為何被情治單位鎖定,報告中更是隻字未提。

也有不少人認為NSA便宜行事,草草以「目標」為計量單位,因為一個「目標」不一定代表一個人或一支電話號碼,很可能是「維基解密」一整個網站,或全球駭客「匿名者」的整個組織,背後可以牽連上百個網路帳號、通訊號碼,為了偵監這個「目標」,可能有上百份通訊記錄或網路資料遭監視與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