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禁口 可降低糖尿病風險

莊瑞萌 2014/06/24 15:46 點閱 2512 次
美國研究發現,禁食會讓脂肪細胞分解,達到將低血糖的效果。(photo by    Thrice 18/3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美國研究發現,禁食會讓脂肪細胞分解,達到將低血糖的效果。(photo by Thrice 18/3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研究顯示,禁食可降低糖尿病風險。根據美國科學家在今年糖尿病學年會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糖尿病高風險患者透過定期禁食,可達到分解體內的脂肪細胞,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美國猶他州山間心臟協會研究人員邀請12位30歲至69歲的民眾參與實驗,每個人都至少出現糖尿病危險因子3種以上,包括:腰圍過粗、三酸甘油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過低、高血壓與飯前血糖過高,都是屬於前期糖尿病(Pre diabetes)族群。

受試者被要求在每周進行長達24小時的禁食,期間只能喝水。研究人員表示,在糖尿病高風險族群中,身體會以脂肪細胞中的壞膽固醇維生,來維持正常運作,同時也會抵銷胰島素抗性。但當禁食12小時後,便會開始尋找其他能量來源,以維持正常運作。

研究人員表示,脂肪細胞本身就是產生胰島素抗性的主因,會導致出現糖尿病,也因為禁食的緣故,減少及分解脂肪細胞,讓胰島素抗性減少。另外,在禁食期間,身體的膽固醇量減少12%。因此,這次結果認為屬於前期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藉由只喝水的禁食方式,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且每月一次就已足夠。

研究人員霍恩表示,包括這次與過去的研究結果都顯示,固定禁食與降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這點讓我們相信禁食能降低疾病風險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稍早南加州大學曾研究發現,禁食可以讓免疫系統重新啟動,避免人體因化療帶來的有害物質受到影響,同時可啟動新免疫細胞的幹細胞活化,並清除老舊或受損的細胞。

霍恩仍提醒說,控制飲食與運動才是長壽的秘訣。禁食最佳的時間長短與頻率,仍需其他研究加以證實,才能讓禁食發揮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