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功能失調 常導致戒菸困難

李昀澔 2014/06/16 18:47 點閱 3179 次
美國研究發現,部分吸菸者對健康、省錢及獎金等戒菸誘因「無感」,係腦部神經系統運作失調所致,造成戒菸成效不佳。(photo by pixabay.com)
美國研究發現,部分吸菸者對健康、省錢及獎金等戒菸誘因「無感」,係腦部神經系統運作失調所致,造成戒菸成效不佳。(photo by pixabay.com)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為什麼戒菸輔助治療的策略都差不多,有些人就是怎樣也無法成功戒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於《認知、情感與行為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部分吸菸者可能因為腦部「回饋系統」功能失調,對健康、省錢等戒菸誘因「無感」,且只有香菸能促進腦部分泌帶來愉悅感的多巴胺等物質,以致無法擺脫菸癮糾纏,這類吸菸者需改採其他方式戒菸。

許多「非」吸菸者都會批評,明知吸菸對健康有害、買菸耗費日常不少開銷,卻仍無法戒菸,一定是吸菸者「意志不堅」所致;賓州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史蒂芬威爾森則認為,部分吸菸者腦部回饋系統及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調,以至於有益健康、省錢甚至獎金等誘因、好處,都無法使吸菸者產生愉悅、滿足的感覺,導致戒菸成效不佳。

威爾森分析,這類吸菸者的狀況類似部分藥物濫用者,也就是毒品破壞了回饋系統原本的運作,刺激腦部多巴胺、血清素等物質異常分泌,不僅讓吸毒者感到愉悅,也會促使吸毒者「一吸再吸」;而吸菸者必須仰賴「吞雲吐霧」才能緩和憂傷、憤怒、焦慮等情緒,很可能就是因為吸菸時回饋系統才會「被活化」。

研究人員以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觀察吸菸者腦部深處負責「動機」或「有目的之行為」等功能的「腹側紋狀體」部位神經運作變化;受試者在實驗前已「禁菸」12小時,在實驗過程中會玩紙牌遊戲,贏者可獲得獎金,而實驗中途會有50分鐘的休息時間,休息時可自行決定要不要吸菸,但若能忍住不吸,每5分鐘就可獲得1美元獎勵。

實驗結果顯示,腦部回饋系統在玩紙牌遊戲時越不活躍,也就是對贏得獎金這回事越沒有反應的受試者,在休息時抽菸的比例越高,相反地,腦部神經網路對贏得獎金較有反應者,則能為錢忍住不抽菸。威爾森推論,在休息時間吸菸者,可能因無法分泌「足量」的多巴胺,無法藉由其他誘因取代香菸帶來的愉悅及滿足。

「回饋系統較不活躍的吸菸者,未必無法成功戒菸,」威爾森指出,未來在進行戒菸輔助治療前,應先評估吸菸者腦部的回饋系統運作狀況,若屬於較難戒除的「高風險者」,則應藉助其他戒菸方法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