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丁育群要改變國土風貌─專訪營建署長丁育群(20140606醒報人物現場)

陳昱穎 2014/06/06 18:00 點閱 1906 次
都市更新是營建署最重要的業務之一。(photo by 浮洲合宜住宅臉書)
都市更新是營建署最重要的業務之一。(photo by 浮洲合宜住宅臉書)

環宇廣播電台(FM96.7) 醒報人物現場
播出時間:6 月6 日 18:00-19:00
主持人: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
來賓:營建署署長丁育群

政府需要民眾配合效能才能彰顯,但民合法權益也需要維繫, 所以應有適當補償,相信未來國土城鄉風貌一定可以改觀。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很榮幸邀請到丁育群署長,和大家分享國土政策與都市更新的計畫。署長是建築學者,也曾在台北市政府擔任都市發展局局長, 不久之前被邀請回內政部接掌營建署。

其實營建署的負責範圍很廣, 相信署長壓力一定很大,尤其是最近前營建署長葉世文爆發收賄的事情,一定對營建署的士氣打擊很大,請問署長如何幫營建署同仁打氣?

發揮營建署好精神

丁育群:前人有涉案,內政部和我們在作業的時候,最近將過去受人質疑的事項一一重新檢視,思考如何防弊。但我相信那只是個案,也希望同仁們忠於自己的工作和職責,未來也會用同樣的心情,發揮營建署好的精神。

問:營建署的工作牽涉到很多利益,不管是都更、合宜住宅或國宅都攸關很多利益關係人,請問署長怎樣來看待?

丁育群:我想當公務員應該有一個根本信念,每個月一日領的薪水很重要,但其它的收入就不要想了。民國70 年營建署成立,民國89 年省府精簡後整合成現今營建署的架構,目前營建署準備組織再造,目前人數約一千八百多人,負責八個國家公園、國土計畫、都市更新、新市政建設、建築管理、國民住宅等等。我們也在過去幫都市市區道路新闢、下水道工程、國民住宅的興建都由我們在處理。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同仁都是本著服務民眾的信念,秉持我們的專業,在不同的專業上發揮。我們經過921 重建的整合重要工作、莫拉克風災住宅重建營建署也有很多貢獻,希望民眾能持續為我們打氣,相信我們會用最好的方式來回應我們的工作。

操守沒有商量空間

端午節假期中相關業務的同仁都在辦公室待命,我找了主管以上的同仁就這個議題討論,也給予大家鼓勵,希望大家有士氣, 公務員行政上的瑕疵可以理解和包容,但屬於政風或操守的問題是沒有商量空間、需要嚴肅以對的。

問:大家很關心合宜住宅的問題,您曾公開表示中央不再建合宜住宅,這幾天記者會也有民間團體呼籲合宜住宅應全面停建, 以免產生弊端,只租不售的方式是最好的處理方案,因為買得起房子的人就有一定的經濟水平了,請問署長的看法如何?

丁育群:我認為合宜住宅還是有它的功能在, 某些地點有房價飆漲的不正常狀況,我可以用平價的方式來提供房屋,基本上還是能保障中低收入的民眾。

過去在國民住宅條例的階段是有這個功能的,在台灣居住的問題,最急迫的是在雙北市,99 年我在都發局服務時,中央撥了兩筆土地給台北市,當時我們就是用「只租不售」的方式來興建台北市的公營出租住宅。

只解居住問題

我們這方式得到多方的好評, 大家認為在土地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循環使用,協助短時間經濟弱勢的民眾來解決居住的問題,但不解決財產問題,這是過去我們在很多住宅重建或是住宅政策中秉持的立場。也不能說合宜住宅一無是處,相信未來在都會地區、雙北市「只租不售」的住宅是必然要遵循的方向。

問:請問署長對居住問題的規劃為何?

丁育群:以我們在中央的立場所看到住宅的議題是全台灣的, 我們所訂的原則是「全方位的思考」、「多元化的供給」,了解不同地方的住宅議題,像離島或都會地區是完全不同的,山區和都會地區也不一樣,所以要全方位來思考。因為要因地制宜,所以要全方位供給來解決居住問題,但不是財產問題。

問:想進一步請問署長有沒有什麼具體政策,要等多少年、有多少戶?讓大家可以有所期待?

丁育群:在5 月20 日馬總統就職6 年的演說中提到有關住宅的問題,這部分是年輕人初出社會最沉重的壓力,我們提出10 年後,在民國112 年提供3 萬4 千戶出租住宅,以台北市和新北市為主。

剛才也提過多元化的供給,對於未來租金補貼的部分,從現在一年2 萬5 千戶,調整到6 萬5 千戶,10 年後可以累積對象達10 萬戶。

只租不售公營住宅

以目前社會住宅的供給是0.08%,未來估計會有10 倍的成長,達到1% 左右,我們會逐步持續的來進行。

另外,也希望利用公有土地參與、合建所分得的土地用一房型、二房型、三房型;6 比3 比1 的比例興建,以小房間數配合目前家庭結構的方式提供年輕人住宅,其他多元化供給的部分希望用容積獎勵的方式,在回收時能收到別人已建好的「只租不售公營住宅」。

台北市、新北市在明後年陸陸續續完工,林口選手村使用完畢後會回歸1800 戶出租的林口國宅,台北市安康社區也改成3300 戶的出租住宅,這些問題雙北市兩位市長都非常積極推動,中央也加緊腳步來因應地方需求。

問:住宅的交通建設和生活機能也需要一併考慮吧?

丁育群:是的!目前依循「住宅法」,雖然「國民住宅條例」還沒廢止,但設計方面都是以綠建築節能的最新概念來興建,讓居住時間能拉長,希望效法歐洲社會福利國家的服務方式,在一定年期後有一定的績效呈現。

積極推動綠建築

問:丁署長是研究都市計劃的學者,對綠建築、能源、防災的建築都是專家,相信在丁署長主政下的營建署住宅規劃一定要求很嚴格。

丁育群:我們「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施工篇」對綠建築的要求是9 個指標,6 個指標已經法制化, 法制化的內容涉及材料、構造、新技術和工法,我們要求業界一定要遵從,我們是世界第一推動綠建築法制化的國家,這是很值得驕傲的。

問:請教署長,最近最熱門的就是都更,老實說,都更的主動權都掌握在建商手中,屋主和建商常常談不攏,不曉得政府對於這方面有什麼想法?

丁育群:現在民眾一聽到都更就會擔心自己的權益減損、與建商的談判會不會落實?另一方面,建商也有苦衷,有些居民希望能要到多一點,也不希望先簽字。建商則很容易被說資訊不透明,法令上也被批評好像有後悔的機制,希望我們來做些調整。

我想各方有各自的憂慮,像文林苑事件發生時我正好是都發局局長,我們在執行時也按照規定處理,但民眾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也需要解除民眾的疑慮,我們一個月內開了五次會,目前都在審議中,也希望立法院能快點審議完成。

問:站在署長的立場,若是您的家人碰到都更,你會對他們有什麼提醒或建議?

丁育群:第一,我們要知道我們所有權的範圍。第二,我們要知道哪裡可以取得相關資訊, 在談判前應該參閱什麼資料,其實在內政部營建署或地方政府的網站上都有資料可以參考,還有「都市更新條例」相關的子法或地方自治條例都有規範,包括如何參與和決定、比例關係和反悔機制。

在最後簽名前自己需要審慎了解,當然我們營建署會監督實施者必須依照我們規定程序辦理。據我了解,台北市和新北市在這方面都進行的不錯,新北市後來也成立了都更處,我想這些資訊在網路上都很完整。

問:想請教署長,您一定看過《看見台灣》這部片,我覺得台灣的國土從頭就沒有好好規劃, 不是重西輕東就是重城輕鄉,台灣整個國土是很殘破的,請問署長您對國土規劃的整體想法是什麼?

簽名前須審慎了解

丁育群:我們在國土規劃的部分有很多投入,早期因為農業社會發展工業時重視工業,約莫民國50、60 年代工業發展快速, 相對來說也造成環境很大的汙染。在開發面上擴張很快,在民國70 年,內政部成立國家公園管理處,顧好山頭;交通部也成立了十多個風景管理處,基本上都是在做土地管制。

50 年代的時候只有「都市計畫法」,沒有非都市土地的管理。所以在民國60 年時就訂定「區域計畫法」,因為台灣國土本身就很小,要訂定幾個區域計畫僵持了很久,到民國70 年北部區域計畫才實施,陸續4 年內中部、東部、南部的「區域計畫法」也分別施行,這時才對國土有初步的整理。

但我們也發現,有都市計劃、非都市土地的管理,在區域計畫應該怎麼實行?最後我們認為應該是要有「國土計畫」,也就是「國土三法」:國土計畫法、溼地法、海岸法。

現在我們把「國土三法」的《國土復育條例》分別放在「國土計畫法」和「海岸法」上,變成兩法。「國土計畫法」五進五出立法院,連名稱都改過,在前年101 年11 月送了行政院,也開了8 次會,我已經審查完成, 若下個會期告一段落,年底就可已送立法院審議。「海岸法」也在送行政院審議中。

國土三法已送審議

這兩個法案分別掌管陸域和海域,兩者整合就是最完整的管理機制。過去為何「五進五出」立法院?當時有些議題,像是《國土復育條例》應該怎樣進行、也必須參考原住民的意見, 我們在不同的地方縣市有不同原住民的族群,他們在陸域或海域土地使用方式也需要協調。

問:談到國土,其實也不能完全把責任推給政府,請問署長覺得民眾應該如何來愛護這片土地?

丁育群:你說得很好,政府需要民眾的配合效能才能彰顯。但我們也不能怪民眾不配合,因為民眾有產權,合法的權益需要維繫,政府看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在處理過程中要有適當的補償,政府也會用最好的專業法規,相信未來國土的城鄉風貌一定是非常好看的。

問:最後請教署長,內政部一直很重視防災的問題,像是有災害潛勢地圖、而都更也強調防災型都更,任何規劃都要注重水土保持和防災是嗎?

丁育群:在聯合國、世界銀行對台灣做的統計中,台灣有3 種災害侵襲的面積大約有70 幾%, 2 種災害侵襲的面積有95%,算是很嚴重的。我們在國土計畫法的草案和現行的規定中都有規範,我們也希望不論是城或鄉的自然環境的調查有基本了解。

各個主管機關,像是經濟部地質調查所、水利署,農委會的水土保持局各司其職,不管是在地震、水災都有潛勢圖,都會反映在都市計畫或是國土計畫裡。

問:民眾常質疑為什麼我們在國土相關的權責上不能統一, 農委會、交通部、內政部都在防災,署長認為防災的工作應該怎麼樣整合?

防災已訂機制

丁育群:我想是沒有問題的, 有整合就有分工,有分工就會和不同機關定期開會,行政院也有防災辦公室,發生緊急災害時也有應變中心,這些機制已經存在了,請大家安心。此外,「消防法」、「災害防救法」都有規定, 政府各機關的權責都了解,大家只要遵守各主管機關的規定,基本上就能讓環境非常安全。

主持人:謝謝丁署長來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