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正常 仍可能罹患糖尿病

李昀澔 2014/06/10 11:42 點閱 3845 次
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評估是否罹患糖尿病除依據空腹血糖值外,也要注意糖化血色素是否超標。(photo by維基百科)
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評估是否罹患糖尿病除依據空腹血糖值外,也要注意糖化血色素是否超標。(photo by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空腹血糖值正常,仍可能有糖尿病風險。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10日分享病例時指出,日前一名例行體檢空腹血糖值正常的患者,由於體重過重,且有高血壓、血脂病史,遂建議再進一步檢查,結果飯後血糖及醣化血紅素(或稱糖化血色素)都超標,已是罹患糖尿病。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強調,許多體檢都已列入醣化血紅素項目,應一併注意該數值。

康宏銘表示,目前臨床上診斷糖尿病,主要依據空腹血糖超過每分升126毫克、飯後血糖超過每分升200毫克、醣化血紅素超過6.5%,或隨機血糖值超過每分升200毫克,並出現多尿、時常口渴、體重減輕等高血糖症狀。

「空腹血糖值是評估是否罹患糖尿病最初階的參考,但醣化血紅素的重要性不亞於血糖值,」顏宗海解釋,醣化血紅素主要反應人體過去3個月以來的血糖波動,且不受空腹與否影響,一旦該數值超標,可能已罹患糖尿病。

康宏銘分析,過去研究顯示空腹血糖值約可檢查出5成的糖尿病患者,飯後血糖可檢出約9成,醣化血紅素則能檢出3至4成;儘管飯後血糖值對診斷糖尿病較準確,但最精準的檢驗方式,需進行口服75公克糖水2小時後抽血檢驗的「葡萄糖耐受試驗」,執行上較不方便,因此多未納入常規體檢。

顏宗海指出,目前飯後血糖值主要作為糖尿病患者治療狀況的參考依據;部分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空腹血糖可長期保持穩定,但可能因胰島素分泌失調造成代謝醣類功能異常,飯後血糖因而居高不下,若未監測飯後血糖值,即便患者穩定服藥,包括腎臟、視網膜、周邊神經等「小血管病變」,以及屬於「大血管病變」的心肌梗塞與中風等、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合併症,仍可能出現。

「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應特別注意醣化血紅素及飯後血糖值,」康宏銘表示,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家族糖尿病史、曾有空腹或飯後血糖過高紀錄者,或有多囊性卵巢、妊娠糖尿病等症狀的女性,即便空腹血糖值正常,也不能掉以輕心,以免錯失早期檢出及治療的機會,因為許多患者在罹病初期,未必會出現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下降等糖尿病典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