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為了解決乾旱問題,加州政府耗資10億美金,正在興建西半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但專家指出,海水淡化廠極為耗電,運作費用有一半是能源開銷,是「用能源換淡水」。環保人士指出,加州人均用水量在全球名列前茅,節約用水及更有效的水資源運用,是短期內比較經濟實惠的辦法。
美國加州在2013年經歷有紀錄以來最乾燥的一年,2014年情況也沒有得到改善,據報導,在今年5月底,加州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出現了某種程度的乾旱現象。為了解決缺水問題,加州政府擬在海岸線興建17個海水淡化廠,而該州的卡爾斯巴德市,目前正在興建西半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
據報導,海水淡化科技在乾燥的中東地區被廣泛使用,以以色列為例,海水淡化提供國內4分之1的淡水來源。但在美國,由於造價高昂加上環保疑慮,使得海水淡化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像在卡爾斯巴德市興建的海水淡化廠,其造價將近10億美金,而所排放數百萬加侖的高鹽度廢水,也可能影響海洋生態。
另外,海水淡化也非常吃電,專家指出,海水淡化廠近乎一半的費用是來自能源開銷。美國德州大學能源研究所副主任韋伯說,海水淡化科技實際上是「用能源換淡水。」此外,由於海水淡化廠的燃料需求高,除非改用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否則也會加劇溫室氣體的排放。
儘管如此,面對未來持續的乾旱,加州政府認為,有必要取得一個穩定可靠的淡水來源,且長期而言,海水淡化的成本將會逐漸攤平。
但也有專家指出,節約用水及更有效率的水資源運用,是另一個在短期內改善缺水問題的辦法。據悉,洛杉磯市民平均每日使用575公升的水,幾乎是澳洲雪梨市民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