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家庭醫師 衛教微電影上線

李昀澔 2014/05/18 17:30 點閱 3732 次
花蓮慈濟預防醫學中心主任蔡世滋(左)出席微電影《家庭醫師的一天》首映,呼籲民眾善用家庭醫師及轉診制度。(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花蓮慈濟預防醫學中心主任蔡世滋(左)出席微電影《家庭醫師的一天》首映,呼籲民眾善用家庭醫師及轉診制度。(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有問題隨時『Line』一下你的家庭醫師啊!」家庭醫學會18日在「世界家庭醫師日」前夕,推出微電影《家庭醫師的一天》,向民眾介紹家醫科所能提供的醫療照顧,並呼籲落實醫療分級與轉診制度。衛福部國健署表示,每年180萬人次的免費成人健檢,以及輔導2萬7千人成功戒菸的「二代戒菸」等服務,都是家醫科與各基層診所合作的成果。

「每位家醫科醫師,都有自己的、患者的、朋友及同事的,以及社區鄰里等4個家庭要照顧。」《家庭醫師的一天》主角、部立台中醫院家醫科主任許碧珊在片中指導家中有失智長者的民眾,如何安撫長者情緒,而部分原本看似健康的照顧者,也在陪同失智長者就醫的過程中,透過家庭醫師發現了身體潛藏的病痛。

另一位主角、家庭醫學會副秘書長張必正則在家庭訪問的過程中,為患者把關家中「珍藏」的各種健康食品,並協助癌末患者及家屬有關止痛及心理輔導的照顧。微電影催生者、花蓮慈濟預防醫學中心主任蔡世滋表示,1986年北榮家醫科初創時,連許多醫學生都不清楚家醫科所能提供的醫療服務,許多教材又都以美國醫療界為主,他當時就決定要拍一部符合台灣狀況的家醫科教學影片。

許碧珊強調,前往大型醫院服務的住院醫師,多只能學習專業科別的技能,家醫科是年輕醫師走入社區最好的機會;而由基層社區診所與附近醫學中心家醫科合作的「社區醫療群會議」,以討論該地區急診及轉診個案的後續發展為主,對臨床治療及實證研究都有幫助。

「台灣民眾都得自己判斷『要掛哪一科?』,其實相當困難,」家庭醫學會秘書長李汝禮指出,國內各專門科別講究醫療「深度」,但患者症狀及應掛科別應交由強調「廣度」家醫科整合、評估,「家庭醫師雖沒辦法治好所有的病,卻能發現患者身上所有的問題。」

李汝禮解釋,要是家庭醫師能處理的病痛,就不需到大醫院「排隊」,若無法解決再藉由轉診制度後送,才是避免醫療資源浪費的做法。

延伸閱讀:微電影《家庭醫師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