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早療App 助遲緩兒復健

李昀澔 2014/05/15 16:26 點閱 3031 次
語言治療師證實,有語言發展遲緩障礙的3歲幼童仁仁,自今年1月起試用早療App至今,仿說、溝通等語言能力都有明顯進步。(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語言治療師證實,有語言發展遲緩障礙的3歲幼童仁仁,自今年1月起試用早療App至今,仿說、溝通等語言能力都有明顯進步。(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透過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應用程式,可協助發展遲緩兒童進行復健。國產早療App「泡泡歷險記」透過拼圖、推理、動作、競賽等遊戲,協助遲緩兒進行有關認知、記憶、社會適應及手眼協調等復健。耕莘小兒科主任周彥廷表示,小朋友對遊戲接受度比傳統治療高,適合2至6歲兒童使用。

光仁基金會、永和耕莘醫院及國內電信業者15日共同推出協助遲緩兒居家復健的「泡泡歷險記」App;發展遲緩包括生理及認知、語言、溝通、社會性、自理生活等心智功能異常;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6至8%的幼童有發展遲緩問題,而衛福部國健署2011年的統計則顯示,全台目前約有6萬名遲緩兒。

《社會科學醫學》期刊曾研究指出,出生至6歲是大腦發育的主要時期,此時進行發展遲緩治療效果最佳;周彥廷表示,傳統遲緩兒早療及相關復健都必須在醫療院所內執行,兒童常因感到乏味而降低配合度,且遲緩兒多僅在回診時進行復健,等於在家時間完全「中斷治療」,而使復健成效不彰。

泡泡歷險記的拼圖遊戲單元包含廚房、浴室、教室、街道等場景,讓幼童辨識各種物品的形狀、顏色,並設計語音指導兒童正確發音;該App也有類似偵探、尋寶遊戲的單元,可訓練記憶及思考反應,系統同時記錄每次「破關」的時間,供家長、教師或輔導員據此評估幼兒進步程度。

例如「抓氣球」遊戲,可促進手眼肌肉協調,並設計「雙人競賽」模式,以加強親子或與同齡兒童的互動。

「小朋友較能理解圖像及動畫,配合App進行早療的意願較高,」周彥廷強調,運用電腦遊戲方式進行早療,已成為國際趨勢,更重要的是平常在家也能持續復健。永和耕莘院長馬漢光指出,除遲緩兒外,全台近120萬名學齡前幼童其實也能透過App進行潛能開發,較年長的失智症患者亦可藉此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