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口音怪 菲搶下美客服市場

方家敏 2014/05/14 16:49 點閱 4731 次
印度口音太怪,菲律賓接線員搶下70%客服市場。 (photo by  Saptarshi Biswas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印度口音太怪,菲律賓接線員搶下70%客服市場。 (photo by Saptarshi Biswas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印度人口音太怪,菲律賓接線員搶下70%客服市場。美國早年因看重印度的時差互補與低廉勞力,各大企業均把24小時的電話客服系統設在印度。然而近年來卻因為使用者反應印度口音難懂,導致70%的企業都把市場轉向人力素質高、受美國文化薰陶深的菲律賓,間接造成印度近幾十年來300億美元的外匯流失。

印度商業協會理事長接受《全球郵報》訪問時表示,菲律賓人英文較流利、其口音不會有強烈的地區特色,這是一般的美國顧客所期望聽到的聲音,卻也是印度人所缺乏的。他指出,菲律賓受美國殖民50年,對於普通的加州口音可以輕易上手,甚至可以與客人輕鬆談天。以每個月500美元的月薪而言,菲律賓的接線生更能有效運用公司所支付的漫遊費,解決客戶的問題與怒氣。

【菲律賓人英文佳】
《菲律賓星報》指出,由於菲律賓曾受過長達3世紀的西班牙殖民,因此一般的美國客戶多會認為菲律賓口音與拉丁口音類似。菲律賓IT產業工會資深執行長維拉達說,除了口音的關係,菲律賓人因為受到本土語言的影響,說話不疾不徐,反觀印度語系複雜,音節瑣碎繁多,也導致印度人說英文時會講地飛快。再者,菲律賓的大學生多,故英文能力好,也比較不會受到種族歧視。

美國在殖民菲律賓時期曾引入新式教育制度與英語教育,多數菲律賓人不僅從小學英文,對於籃球、速食等美國當代文化產物也很著迷,連宗教信仰都同屬泛基督教,因此名字往往會引經據典,對美國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多數電話客服中心為了迎合客戶喜好,甚至要求員工惡補美式足球賽事、《超級名模生死鬥》等節目。

【創250億美元產值】
雖然美東與馬尼拉的時差剛好為12小時,但有菲律賓業者特地花了50億美金打造一個與美國同步的迷你城市,裡面有宿舍、購物中心、辦公室等,為的就是配合美國的作息時間。

菲律賓成功以文化和語言優勢搶下印度的客服大餅,已經為國家創造5%的GDP成長,未來10年預計能成長到10%。IT產業工會指出,客服的觸角不只在接受美方的後端服務,還包括英國政府大使委外事務的電話轉接,近三年內預估可創造450萬個工作機會,於2016年創下250億美元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