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台灣未來 企業:掌握趨勢需求

賴義中 2014/05/07 21:15 點閱 3102 次
「2014資誠論壇」7日於君悅飯店舉行,邀請產官與談企業未來趨勢。(photo by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2014資誠論壇」7日於君悅飯店舉行,邀請產官與談企業未來趨勢。(photo by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台北報導】「大膽假設趨勢,並和社會努力溝通!」PChome董事長詹宏志7日在「2014資誠論壇」中指出,政府應以科技進步、人口改變和經濟版圖轉移3大趨勢為基準,設想一個能在10年後顧及各面向需求的宏觀架構,並容納各界的參與溝通,方能為台灣企業找出未來前進的方向。

詹宏志、經濟部政次杜紫軍、永信國際投控董事長李芳全、東森電視董事長范瑞穎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人資長林瓊瀛7日共同受邀「2014資誠論壇」,探討企業如何「掌握趨勢、順應未來」。杜紫軍表示,許多人在街頭憂心台灣的自由化和國際化問題重重,而解答正是要順應潮流,無論國家、企業或個人皆然。他說,政府的大戰略是以簽FTA締結經貿夥伴,但短期戰術上則希望能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並盡可能利用這個是威脅也充滿機會的國家。

【高齡化帶來機會】
詹宏志特別針對人口結構的改變提出一套理論。他解釋,社會的經濟需求來自於戰後嬰兒潮世代在人口金字塔上的移動,台灣在70、80年代以來的經濟奇蹟、房市和股市成長,以及近年由於高齡化造就的照護需求,都與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年齡演進緊緊相扣。這個世代最迫近的影響,反映在勞保和健保的高度負擔上,且還會再影響未來30年台灣的需求變化。

李芳全接續詹宏志對人口結構變動的看法,結合自身產業經驗指出,戰後嬰兒潮目前已來到50至60歲,正是需「藥」孔亟的年紀。他說,市面上流行的藥片中,8顆有7顆是便宜的學名藥,意即學名藥對經濟的貢獻,會隨著用藥族群的增加而倍增,也造就龐大商機;台灣的學名藥已具備國際水準,並非以資金取勝,而是靠著高品質的技術和規格博得機會。

【年輕人應重拾自信】
范瑞穎強調,薪資結構的差距一直都存在,他在步入社會時也認為機會和資源都被上一代把持,但這是所有國家和世代共通的現象,並非今日年輕人獨有的困境。他認為,年輕人應重拾上一代的經驗和信心,尋找新的機會,而非將問題歸咎至資源壟斷上;如人口結構變異會改變消費習慣,新市場自然會出現。

人資專業的林瓊瀛則指出,新舊世代對工作的想像大異其趣,也造成勞資關係上的認知差異,如年輕世代的多元、自由和創新特質,都與企業主經驗相悖,形成管理壓力;另一方面,企業主雖想招募頂尖人才,卻秉持守舊思維,「只顧壓低成本,又不願在薪資和培訓上提供優渥條件,如何吸引並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