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納自經區 民團憂瓜分資源

李昀澔 2014/04/29 18:30 點閱 2682 次
(左起)陽明大學公衛所教授黃嵩立、督保盟黃淑英、公醫時代黃致翰、醫改會朱顯光等人,都認為醫療納入自經區將排擠國內民眾就醫權益。(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左起)陽明大學公衛所教授黃嵩立、督保盟黃淑英、公醫時代黃致翰、醫改會朱顯光等人,都認為醫療納入自經區將排擠國內民眾就醫權益。(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民團擔憂,醫療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後,恐發生醫療資源流往自經區,排擠國內民眾就醫權益的現象。民間監督健保聯盟、醫師勞動改革小組、公醫時代、醫改會等多個民團29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自經區內設醫療專區將瓜分有限資源,使「五大皆空」更形惡化。衛福部官員表示,自經區醫療件數少且不由健保支出,不致造成國內醫療崩壞。

立院經濟委員會於28日開始逐條審查《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其中已通過的第3條條文,將醫療產業納入自經區,准許衛福部在自經區內設置「專辦國際醫療之醫療機構」。事實上,民團質疑醫療不應納入自經區,更不應商業化已久;督保盟召集人黃淑英直言,政府提出8成民調支持醫療納入自經區,只參考來自醫院經營者的意見,應正視基層醫護人員及學界的反對聲浪。

「國內各大財團法人醫院已採企業化經營,只是非以營利為目的,」黃淑英指出,自經區在法規相對寬鬆的前提下,開放以營利為目的、股東能分配獲利的社團法人進駐,例如健保針對自費及部分負擔的醫療項目與上限,都有嚴格規範,自經區則幾無限制,「如此『一國兩制』,恐對區外醫療體系產生不良、排擠影響。」

自經區一旦開放,一般預估區內醫院提供醫師的待遇將較國內醫院高,恐對醫護人力產生「磁吸現象」;現階段「內、外、婦、兒、急」等五大科醫師人力雖逐漸回升,但部分工作辛苦且健保給付相對偏低的科別人力依然缺乏,儘管衛福部評估急、產、兒都不是國際醫療的熱門科別,但以自經區開放的「人工生殖」項目為例,會否「吸走」相對婦科較缺乏的產科人力,值得觀察。

衛福部長邱文達日前在立院衛環委員會備詢時表示,自經區條例通過後將啟動的國際醫療第2階段計畫,以祈透過醫療帶動生技、製藥、醫材、資訊、復健、養生等產業,醫護人力需求不多,目前規劃在專區內設置200床規模的醫療機構,約需百餘名醫師,占全台執業醫師4萬2千餘人比例僅千分之二,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