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迄今傷寒及副傷寒病例數都較過去3年多,呼籲民眾出國需特別注意飲食衛生,若出現頭痛、發燒等感冒症狀不宜輕忽,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若欲前往東南亞、中東等疫區,可向醫師諮詢是否接種傷寒疫苗。
今年至今已確診7例傷寒,包括2例本土病例,2名印尼外勞、1名菲律賓外勞及2名台灣學生,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2名台生分別前往菲律賓及巴基斯坦旅遊。另有4例境外移入的副傷寒病例,患者分別前往柬埔寨、尼泊爾及緬甸旅遊。近年來傷寒境外移入病例多來自緬甸、印尼及寮國,副傷寒病例則來自印尼及印度。
傷寒與副傷寒都是由桿菌引起的傳染病,多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流行;傷寒潛伏期約8至14天,主要因生食,或食用未完全煮熟、遭患者糞便汙染的飲食感染,常見有持續性發燒、頭痛、紅疹、腹痛、便秘或腹瀉等症狀。副傷寒症狀類似傷寒,但多半較輕微,潛伏期約為1至10天。
羅一鈞強調,傷寒潛伏期可能長達60天以上,因此醫師必須特別注意發燒患者的旅遊史,以免忽略傷寒可能,通常傷寒及副傷寒經過適當抗生素治療都能痊癒,但若被視為普通感冒而疏忽,可能引發敗血性休克或急性肝炎等較嚴重的併發症。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民眾前往東南亞等地區除應注意個人衛生外,應避免在路邊攤用餐,並儘量飲用市售瓶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