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代表在掌摑護理師耳光時,不會想到自己會有千夫所指、需要下跪的後果;狠心的伯母在奶粉中憤而摻鹽時,幾乎忘記了她在這個家族中難再立足;商周在公布「牛奶駭人」的檢驗新聞時,原想在踢爆前三大鮮奶品牌出現動物用藥,卻萬萬想不到沒有「再更全面」的結果,最終是壞了自己的品牌。
最近的道歉新聞真多,回想出事之初,當事人往往耗盡時間辯解、硬拗,總是樂觀設想:事情會不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卻不料,結果常常是「紙包不住火」,要等到問題蔓延到不可收拾的的地步才肯面對,而即使道歉了,裂痕卻已造成、難以彌補。
不過話又說回來,道歉的話真的是很難叫人說出口,因為道歉等於是認輸,且容易被人追擊,通常人們要不是走到山窮水盡,是不會低頭服輸的。
當前的政壇上就有兩個人至今拉不下臉來道歉,一是陳水扁,一是馬英九。
前總統陳水扁身涉數樁貪污案,但因服刑期間身體虛弱,一直以來都有人為他的特赦奔走,難的是,他一直不肯向社會(包括他的支持者)認錯、道歉,也不願意把海外的錢交代清楚,因此大家只好眼睜睜的看著他繼續關下去,漸漸的,同情他、討論他的人也變少了。
現任總統馬英九則是為了倒王(金平)之事猶尷尬不已,甚至害得國民黨眼看就要再輸掉南部的半爿江山。其實,解鈴還須繫鈴人,當馬英九在證據仍不足之下,公開侮辱了國會議長,甚至主導開除其黨籍,如今他要用多大的誠意、歉意,才能挽回黨內同志遠離的向心力呢?
「退後原來是向前,」記得國民黨為王金平申請假處分提出抗告時,審判長就以這首「插秧詩」勸國民黨撤告和解。聖經上也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9)
其實,沒有人是不犯錯的,不論年紀多大,犯錯的人能勇於在第一時間道歉,也才能為社會彌平傷痛,且道歉者若出自真心,即使未能得到所有人的寬諒,至少可以有上帝充滿慈愛的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