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齡菁英再出發【上】(20131129醒報人物現場)

陳昱穎 2013/11/27 12:51 點閱 3649 次

專訪精英人力資源公司董事長劉匡華

主持人:林意玲社長

攝影:謝國華、彭書穎

整理:鄒焌弘、李慕義

主持人:今天很榮幸邀請到精英人力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匡華先生來到現場,過去幾年來他成立5070企管顧問公司,是一個為菁英白領社群所成立的俱樂部。今天要來討論的是「金色年華再出發!」

問:50歲到70歲的菁英階層在企業上已有許多經驗,要怎麼樣不讓他們「浪費」過去這些經驗,對社會繼續做出貢獻?這年齡層的人是不是比較憤世疾俗、不滿現況,覺得整個社會對不起他們?

劉匡華:有一部分人的確會這樣,但我覺得很大一部分是覺得沮喪或無奈,因為這些人一離開原來的舞台以後,常會發現生活改變很多,他們覺得自己很有經驗、很有能力,也還有體力可以回饋社會,可是好像沒有什麼機會,這也是我成立「5070」的宗旨。

因為我發現這些人如果當初在職場上都非常炙手可熱,權力、影響力都很大,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一離開職場,就再也沒有展現能力的機會,這是他們比較難以接受的。

問:是否請您分享一下自己在企業經營上的心路歷程?

【敢於追求理想】

劉匡華:我自己在企業上的歷程,比較深刻感覺到的是一個人要敢於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或理想,選擇放棄一些現有的東西。我有好幾個職位都是從大公司跳到小公司,而且薪水降低,這是大部分人比較不會去做的抉擇,但是一旦我想到自己的目標方向,我就寧願去做這樣的抉擇,也就是在企業界來講的take一些風險,但風險高回報也高。

問:一般人的目標好像就是一直不斷的往前,不太容易中途停頓,或是像你這樣從大公司換到小公司這種經歷?

劉匡華:對,我覺得很重要就是,自己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經常停下來思考,還有檢視自己工作的長、短期目標,看長期目標跟短期目標是不是契合。靜下來思考非常重要,尤其是現代企業的每一個人都非常忙碌,不大有時間可以靜下來思考,但我覺得靜下來思考是最重要的。

這還是要根源於自己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反思,只有從這最根本的人生目標進行反思,才可以往前推到現在的工作必須調整的方向重點是什麼,這就是說自己要能夠思考。此外我覺得結交一些益友也是很重要的,跟一些能夠跟自己談得來的朋友,談談自己的想法,因為人還是需要跟社會有一些互動,才能得到一些刺激。

問:今天台灣整個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到底對於中高齡的就業產生什麼樣的衝擊?

【提前退休風潮】

劉匡華:的確,現在全世界就業和經濟的情況都是這樣沒錯,很多國家幾乎都把退休年齡往後延,但是我們在職場上看到的實際情形是,大部分的企業都讓他們的員工,尤其是中高階主管,提前辦理退休。

很多專家學者都說因為人口下降的關係,台灣未來會缺工,所以就業市場其實是缺乏勞力的,但是你看到的實情是,企業幾乎都讓他們的員工提前退休。

尤其是美國,50歲甚至45歲就開始退休,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現在整個大環境的市場經濟環境改變非常快,由於競爭,也由於比較高科技的發展,導致整個生產業、產品型態變化太快。變化太快的時候,每一個公司就必須經過3年一小改、5年一大改的組織變革。

在組織變革的時候,企業發現阻力最小而且效果最好的,就是讓比較資深的人退休,當然少數很特別的人才,他們會被留下來。但是如果一個人在一個職位上做了3年、5年都無法升遷時,到了45歲,就成為公司裁員的目標。所以現在全世界的企業界,都讓退休的年齡往前移,這些人退休以後,要再找工作困難度是非常高的。

因為他們原來的公司會把他資遣,這就表示他們公司可以不需要他就可以生存,所以他們的方向可能是再去找比他們原來工作要小一點的、類似的工作,這是最好的方向。

問:台灣現在年輕人很多領22K、25K,所以如果在公司你要求4、50K或6、70K的薪水的話,恐怕就很危險,高處不勝寒,是這樣嗎?

劉匡華:對,我想在職場上,大家常常問「我對公司的價值是什麼」、「公司容不容易找用同樣的薪水且比我貢獻更高的人」,因為這是非常現實的,現在企業要生存,它就是要算這些東西,我們自己最基本的算法就是這樣,就是在市場上有沒有比我便宜、對公司貢獻又高的人,當然一個人在公司待久了,他對公司的熟悉是從外面找新人來不能取代的,但是這個domain knowlege有它固定的價值,不會是無限上綱的。

問:在職場上,40歲以上的人在公司裡應該有怎樣的警覺,或是該怎樣去配合公司,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永遠不會被裁員的人?

【學習改變與彈性】

劉匡華:第一,就是自己要常常學習改變,新的技術、新的環境,自己要能彈性去適應整個市場的前進,第二個,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要能夠提攜後進,因為這就是我們的資產。現在由於各個企業的組織變得比較扁平化了,之後好的領導人才都是很缺乏的,如果一個人能夠把他的部屬帶得很好,而且協助他們成長,我想這種人是任何企業都非常珍惜的人才。

最怕是有些人,擔心年輕人取代他,所以藏私不願意教,這種人,公司都是看得很清楚的,公司也會覺得要把他拿掉,下面的人才會成長,所以提攜後進,我覺得也是教學相長,能夠讓下面的人成長,然後用好的能力帶領團隊,這是我覺得比較資深的人應該要培養的能力。

問:所以您提到非常重要的是,可能也正好是中高齡就業者本身的優勢,除了你剛講domain knowledge以外,他的優勢還有哪些?

劉匡華:第一個,他年齡大,可能年輕人多少會比較尊重;第二,他有很多社會經驗,當然經驗寶貴是正面的,也可能在企業要進行改變時是負面的,所以怎麼樣讓自己的資產,讓它繼續是資產,而不是變成負債,就是要有彈性的心態,我想這是比較重要的。

問:再請教一下董事長,整個社會發生這樣的現象,企業要怎麼樣去面對這個問題?企業主應該怎樣善用曾經在公司立下汗馬功勞的中高齡員工?

劉匡華:這個問題我覺得非常好,因為我覺得企業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做法,因為現在台灣的企業普遍的現象就是工作時間很長,壓力很大,一般企業對年紀大的人都有一個成見,這個成見就是說,年紀大的人比較不容易改變,這我們剛提到,就是需要比較有彈性的人才。

另外一個就是,比較不耐壓力,這就跟體力有關,因為台灣現在普遍的企業工作時間非常長,而且都是採用責任制,責任制對老闆來講是比較容易的,他不用去改變他的制度體系,只要把事情交辦下去,加班加到熬夜那是你員工的事,但這是不太好的作為。

【設「逐漸退休」制度】

我有很多朋友的小孩,是年輕人,都因為工作到父母要他不要再做了,因為身體都搞壞了,壓力非常大,但企業要生存,我覺得企業可以做的是,假如發現員工在心態上已經不容易改變,或是體力耐壓度已經不是那麼高的時候,企業就可以設立一個「逐漸退休」的制度,因為逐漸退休的方式,對年紀大的人身體比較不會那麼有傷害。

台灣有一家非常大的食品公司就是這樣做,所有主管到60歲以後都要轉職成顧問。因為勞基法是規定65歲要退休,所以這五年之內這些顧問可以做一些專案,而且可以協助後面的人接班,同時他跟企業原來的脈絡,也可在這五年裡交給下面的人,我覺得這非常好,只是他們還沒有辦法把工作時間逐漸遞減,我覺得應該還是要往這個方向走。

問:政府應該要怎麼樣來處理這些中高齡的人力?政府非常努力降低失業率,但如果說太多人失業,是不是對政府的政績也不好?

【培養下一代人才】

劉匡華:我覺得政府應該要鼓勵企業採取逐漸退休的方式。因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年紀大一點的人很重視的還是培養下一代,因為下一代是我們的希望,如果說我們的工作,我們這些5070的人覺得,我還能做、我身體還很好、我還有很多本事可以回饋公司,如果有這樣子的觀點,在現在整個台灣經濟又沒有快速成長的時候,年輕人該怎麼接班?這想法是要改變的。

問:有沒有辦法讓他再受一些訓練?

劉匡華:我覺得受訓也是可以,但是很重要的,我覺得是要設計出一些工作的型態,就是指有適合年紀比較大、比較資深的人做的,但是我發現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很成功的案例,所以全世界現在都還在嘗試。

問:在您的心目中,5070是不是一個社會的寶藏?

劉匡華:當然是!像我就曾碰到幾個原來在職場上非常成功的人,但是他們可能就碰上不景氣或是公司高層的變動,導致他們離開崗位,其實這些人是非常寶貴的人才,就像我們台灣有很多中小企業,以前是不太可能請得起這些人的,他們的年薪大概都已經到了500萬到1000萬以上了。

可是這樣子的人才,或許不願意在中小企業做全職的工作,但他們會很願意用part-time的方式,把他所有知道的貢獻出來,這種人才其實可以幫助中小企業非常多忙。

問:劉董事長您所經營的5070菁英網裡面有很多專業人才,那你跟他們之間的相處,你覺得他們的專長、優點在哪裡?然後你覺得他們應該要有怎樣的自覺?

劉匡華:第一,他們的特色就是執行力非常強,因為他們能夠做到那個位子,必須達成很多公司給的目標,這跟一般顧問公司請來的顧問是不一樣的;第二,他們的國際觀很強,因為他們有在大型公司待過,所以中小企業如果在成長過程中請到這樣的人才,對公司未來的組織、系統,我相信這些人可以提出很寶貴的經驗。

這些人本身心態是不是要有甚麼樣的調整?絕對是有的,因為這樣子高階的人才,在退休前都是很高的職位,很有權力,因為他們在非常繁忙、競爭的環境下命令已成為習慣。今天如果他要去輔導一個中小企業,他也很自然的會用這種方式,跟企業說你要這樣做、那樣做,尤其跟主管在談的時候,更容易會有這樣的狀況。

問:那劉董事長您要不要再多介紹一下您的5070菁英人力網?

劉匡華:5070其實已經成立8年,當初會成立是因為23年前我在做人力資源的時候碰到一些在職場上炙手可熱的人才,也許那時他40歲,但現在已經63歲了,大部分也都在55歲以後就會退休。我們發現這樣的人才很可惜,所以就像我剛講的,他們其實可以對本國的中小企業提供很多的貢獻,所以我們就開始推展這樣的人才,但發現企業對這樣子的人才接受度很低。

【推展訓練課程】

所以我們就想,乾脆我們自己先聚一聚,討論一些知識的吸收、智慧的分享,所以在每個星期三下午請專人來演講。一些50歲到60歲很積極還想工作的,就在星期四固定聚在一起,相互討論各自的專長可以發展成怎樣的訓練課程,或討論怎樣利用專長去推銷給客戶,所以基本上5070就是50歲到70歲的菁英人才的一個平台。

問:你覺得這個5070的group除了經濟上的需求外,有哪些心理面的需求?

劉匡華:現在50歲到70歲這一代的人,他們是三明治世代,他們必須要奉養父母,還要資助即便是已經30歲的小孩,但經濟層面已經不像他在30歲時來得大,甚至已經很多人沒有經濟壓力了。

而心理層面我覺得是差別非常大的,因為在過去你一直在跟人接觸,社交往往沒有問題,另外你有工作,覺得人家付錢給你,你有一個價值,也覺得踏實,但一退休下來不知道要做什麼,以前是公司有公司的目標,朝著公司的目標走,退休就失去目標了。這常是剛剛退休的人,心理上一個很大的恐慌。

問:您覺得這樣年齡層的特徵是什麼,以及他們如何成為社會上正面的能量呢?

【勇敢實踐夢想】

劉匡華:這些人退休以後,累積很多經驗、能量,也沒有那麼大的財務壓力,他們其實可以海闊天空的重新出發,去嘗試他以前想要做的事。

但可惜的是很多人缺乏這種勇氣,舉個例,就像《台灣醒報》最近報導的齊柏林導演,他就是退休以後有一個夢想,就去實踐了,這個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我想他對自己也有一個交代,也對這個社會非常有貢獻。所以我覺得退休的人才如果勇於去追求自己理想的話,對這個社會是會有非常大的貢獻。

問:您多年來從事人力資源媒合的工作,您對台灣的人力市場結構上的現象,有什麼看法?

劉匡華:台灣由於過去20年有中國大陸的市場以及廉價勞工,讓我們台灣的製造業很容易快速成長,所以過去20年大家就享受用低廉勞工來作為我們低成本的優勢,可是這個成本已經壓縮到不能再低的時候,我們就碰到瓶頸了。

【不需排斥派遣工作】

所以我們的經濟成長在未來10-15年都會很辛苦,在經濟成長停滯的情況下,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其實是會很艱辛的,尤其現在很多年輕人生長的環境滿優渥,他們很多工作不願意做,所以現在年輕人缺少很多工作機會,但是不要為了沒有適當的工作機會而待在家裡當宅男宅女。

我認為年輕人不能待在家超過3個月,因為如果你找不到喜歡的工作,就算是打工也要去做,而且最重要是,打工也可以增加見識、能力,也不會憂鬱。你如果有好的工作表現,屆時要面談真的會不一樣。

問:我也覺得先來實習,不要給公司薪水壓力,在公司沒有負擔的情況下,就很願意教你,如果你在公司做出點什麼,如果你要走公司反而會留你,付你薪水,因為發現你很好用。所以先卡位還滿重要的,您覺得呢?

劉匡華:沒錯,就是要去做,其實一般人對派遣的工作好像很排斥,可是我覺得派遣的工作對沒有工作的年輕人來講是好的,因為它可以讓你有機會在不同的公司做事,見識到很多不同公司的環境,接觸到很多不同的企業文化,真正的找出自己未來想要的長期工作方向。

問:您會不會鼓勵年輕朋友要多到海外去工作,或者你你覺得台灣的公司也可以找一些國外的人才?

劉匡華:這我非常同意,年輕人就是要去闖,當然國外的工作我覺得最大的好處除了可以學習語言,再加上整個國家的企業文化、工作環境,只要待在那裡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

像前一陣子我回到我的母校跟年輕人對談,我記得有一個學生跟我說,他最後悔的事就是去讀研究所,我很同意,因為其實在一般的學歷來講,大學的學歷就夠了,如果真的要讀研究所,我也不認為要在國內讀,在國外讀學的反而比較多,就像剛剛講的,光是環境就可以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

主持人:謝謝劉先生接受我們的訪談。

閱讀全版請見: http://issuu.com/anntw-epapre/docs/1127-a040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