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為何沙國拒絕加入聯合國安理會

嚴震生 /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2013/10/24 10:10 點閱 2891 次

上週聯合國大會投票選出立陶宛、智利、沙烏地阿拉伯、奈及利亞、和查德五個安理會下年度的非常任理事國(non-permanent member),取代任期即將屆滿的亞塞拜然、瓜地馬拉、巴基斯坦、摩洛哥、和多哥。至於另外五個非常任理事國─盧森堡、澳洲、阿根廷、韓國及盧安達的任期,則要到明年底才結束。

盼望促王室改善人權

人權團體對沙烏地阿拉伯首次進入安理會擔任非常任理事國頗有微詞,總部位於日內瓦的聯合國觀察組織(UN Watch)執行長努爾就認為,像沙國這種高壓政權,亟欲藉此席次的威望來合法化它的威權統治;任何關心蘇丹達佛地區種族滅絕危機者,都應對沙烏地不斷讚揚及保護巴席爾政權感到憂心。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長期對該國壓制女權和非穆斯林有所批評,但其執行長則認為或許成為安理會成員後,會促成王室改善人權。

當選卻莫名其妙拒任

國際社會之所以重視沙烏地的非常任理事國席次,乃是因為安理會的工作包括形塑國際法,授權維和部隊進駐衝突地區,並對破壞人權、違反戰爭罪行、發動恐怖攻擊、和違反人類罪行的國家進行制裁。

中東及北非地區是目前安理會工作的重點,沙烏地是這個地區舉足輕重的大國,因此動見觀瞻。不過,在沙烏地阿拉伯當選非常任理事國後不到24小時,該國就宣布它拒絕這個職位,也讓它究竟會在安理會扮演何種角色的討論,不具任何實際的意義。

在大會投票之前,沙烏地還極力拉票,爭取會員國的支持,甚至還為它的外交官進行安理會議事規則的演練,但竟然一夕之間就宣布拒絕接受這項職位,並指責安理會未能在處理敘利亞內戰衝突方面,採取強硬的態度和行動,也沒有解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

沙烏地的外交官指出:「安理會的態度、行動機制和雙重標準,讓它在維持和平及安全方面,無法如期待中的執義務及肩負責任」,而安理會未能阻止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攻擊自己的人民,就是聯合國任務失敗的明證。

如果沙烏地抱怨以巴衝突未能有新的進展,還算是合理的指責,但聯合國安理會才在九月通過決議,要處理敘利亞的化學武器,並促使阿薩德政府與反抗軍進行和談,尋求結束內戰的方案。過去由於俄羅斯和中國的作梗,安理會兩年多來未能對敘利亞的內戰作出決議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沙烏地此刻的譴責,讓國際社會感到相當突兀。

由於過去從未有會員國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後,又回拒這項職務,因此沙烏地阿拉伯的大動作,對才剛投票支持的絕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191個會員國中,沙國獲得176票的支持)而言,是一個難以置信的舉措。同時,沙烏地阿拉伯過去處理國際政治議題時,大都選擇在幕後操作,不常曝光,其外交手腕細緻,絕不會如此的兒戲,這是國際社會如此震驚的另一個原因。

安理會席次值得擁有

部份觀察家認為這與沙國對日前聯合國開議時,美國和它的宿敵伊朗關係解凍有關,畢竟若是華府與德黑蘭改善關係,讓後者的國際制裁予以解除,將會在政治和經濟方面形成中東地區的另一個強權,挑戰沙國的盟主角色。伊朗和沙國的主流伊斯蘭信仰分屬什葉派及遜尼派,也是彼此相互猜忌的重要原因。

亞洲國家將取代

利雅德政府葫蘆中究竟賣的是什麼藥,外界很難透析。不過,若是沙烏地真的想要發揮影響力,維持其在阿拉伯世界的領導地位,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席次仍然值得擁有。雖然它沒有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但是它有擔任輪值主席、掌握議程、將重要議題賦予討論的機會。

或許選擇拒絕上任在短期內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但很快就會有新的亞洲國家填補其空缺,而其長期的國際外交利益勢必受到衝擊,因此這絕對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