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我用八年級:不懂他、面對他、擁抱他

Cheers雜誌:吳永佳 2013/10/21 23:15 點閱 3749 次

雖然多數八年級大軍今年才正式踏入職場,但不少企業已「躬逢其盛」,早一步迎接八年級。

這些企業有的歷史悠久、擁有傳統企業文化,有的則身處變動快速的新興產業。面對這批Y世代、乃至於Z世代,在職場即將由少數成為未來的「中堅份子」,企業現場已然出現哪些衝擊?

場景1 「網路上說,吃的膠原蛋白都是無效的,那我們還要賣嗎?」

美妝通路品牌康是美,民國76年次後的正職員工將近5成,若加上兼職員工則高達86%。關於帶領新世代所感受的「震撼教育」,負責督導康是美8家店的營業部區經理陳櫻娸印象深刻。有次她巡店時,被一位就讀大三的工讀生提出這個問題,令她當場語塞,不知如何反應。當下,她只好趕回辦公室立即做功課,甚至請教藥師,做好萬全準備後,再將資料一一分析給工讀生聽,讓對方「安心」工作。

比起六、七年級,八年級生對科技應用與資訊吸收的速度,顯然更勝一籌。加上他們從小被鼓勵發言、表達意見,即使是個年紀輕輕的計時工讀生,為了他所在意的事,也不畏挑戰權威。做為管理者,不僅得準備好「隨時接招」,「你希望員工在社群中或網路上,如何形容你的企業或產品?」也成為主管現在得自我檢視的必答題。

場景2 「我就是不想輪班,給我加班費也不要。」

不過就在10幾年前,竹科新貴們寧可超時工作到「爆肝」,也要逐「分紅入股」而居的現象,一度成為媒體報導焦點。但曾幾何時,現在園區內卻傳出即使是半導體龍頭大廠,多年來通行無阻的輪班制,也因為受到新世代挑戰,愈來愈多人不想輪班,變成讓主管頭痛的問題。影響所及,這家半導體企業不得不在今年將「Y世代管理」列為人資主管內部的KPI(關鍵績效指標)。

為了對人才保持吸引力,「縮短工時」已成了各行各業都必須愈來愈有意識的管理課題。因為對新世代來說,有自己的時間,才是王道!

即使自己是七年級生,君品酒店客務部值班經理朱芝柔,對八年級生同仁下班後敢玩、敢享受的活力特質,仍深深驚嘆折服。「他們下班後忙於吃美食、旅行、做SPA,每個假期都行程滿檔,不像我一休假只想在家休息。」

快樂髮型人資部經理李孟陵觀察,以前的設計師常為了衝業績犧牲休假,而年輕一輩設計師則是一天假期都捨不得浪費,非得全部休完不可,積極實踐自己的權益。

場景3 「中午才不過說了你幾句,怎麼下午就接到父母的電話?」

由中信集團轉型進入旅館業經營的雲朗觀光集團,員工年齡層橫跨四到八年級,人力資源總監馬效光就有這樣的親身體驗:新人中午被主管指責了幾句,不到下午3點半,連家長都打電話來關切!

在愛的教育、雙薪家庭長大下的這一代,是史上與父母關係最融洽的一代。少子化加上父母平均知識水平提升,他們不只陪著孩子求學,也延續著跟他們一起進入就業期。

面試時有家長陪同、在樓下等待,許多企業早已司空見慣;一位媒體主管曾在上午面試新人,當天下午就接到擔任國小校長的父親打電話來遊說;加班太晚,爸媽直接打電話給主管「要人」的現象,也時有所聞。

馬效光有次甚至接到家長來電,針對公司外語津貼要求多益(TOEIC)達到700分的規定表示:「門檻太高了!」她說:「常接到家長為大小事致電公司,我們總得花一番工夫,才能釐清事情原委。」

類似的場景,不斷在各個企業、各個領域中出現,它們反覆傳遞的都是同一件事──不能再用一成不變的做法面對這群新世代,企業需要改變,主管也需要改變。

《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今年3月的報導即指出,包括全球前4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時代出版集團(Time)、跨國銀行控股集團高盛(Goldman Sachs)等,都在積極因應這股世代交替潮流,進行制度變革。例如,他們開始推動一連串創新版的“mentor(職場導師)制度實驗,不管是更積極地透過同儕引導,還是乾脆反其道而行,讓資深同事跟著年輕員工學習。

這股管理焦慮在全球延燒得如此快速,與人力市場的年齡結構加速翻轉有關。

在15年內,也就是2028年時,最後一批誕生的嬰兒潮工作者(指1964年出生者),將全數退出職場。換言之,職場主力將以Y世代為主、Z世代(2000年後出生)為輔。面對量變帶來質變的職場生態,企業的因應刻不容緩。

八年級生的進場,恰好給了在世代管理反應稍嫌落後的台灣企業一個重大提醒。如何從制度面發展因應之道,迎接這批職場生力軍?

行動1 徵才用臉書,管理用LINE

首先,愈來愈多企業從第一端的徵才動作開始,主動迎合八年級習慣使用的媒體和工具。

以快樂髮型來說,旗下八年級生包括建教合作的高中生、產學合作的技職院校生、及大學實習生等。李孟陵指出,530多位正職設計師中,民國76年以後出生者佔比接近四分之一;而420多位助理,佔比更達四分之三。

李孟陵舉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是快樂髮型人才的大本營,她會運用校友會在臉書(Facebook)上的社團長期徵才。她形容:「以前找人是電話打不停,現在則是每天手指滑不停。」透過特定社群求才,若雙方相談甚歡,很容易呼朋引伴,讓其他適合的人選一起加入。

有些企業則更進一步,讓內部溝通形態跟著順勢轉換。包括溝通格式、層級與規則,都被打破。以前必須靠email與會議傳遞的訊息,如今乾脆直接透過App進行。

酷聖石冰淇淋區經理林依巧指出,有時她巡店,看到某家門市的店頭布置或促銷活動別出心裁,會立即透過LINE傳送給其他店參考,業績捷報也是如此,「這樣的分享即時、有效,員工馬上『有感』,不必等到例行會議。」

行動2 善用「遊戲式管理」

「積點人生」可說是八年級生從小到大的寫照。從幼稚園學習開始,學校老師就流行用積點當作獎勵;長大後的消費,趕上便利商店的兌換熱潮;網路遊戲中的積點積分制度,更是打怪晉級不可或缺。

把這樣的機制引進激勵或管理,顯然更容易讓年輕人有共鳴。GOMAJI團購網營運長涂孟郊就十分善於把組織任務切割成一個一個的關卡,「每一天,我們都有不同的副本(魔王)要去攻破。」每達到一個目標,員工就能得到不管是讚美、金錢或福利等立即的「寶物」,自然能樂在其中。

行動3 主動吸納新世代創意

除了被動的接納,如果企業能主動吸納新世代的創意特質,反而可注入更多生產力。

可能許多消費者已發現,今年全台康是美店頭的促銷活動,愈來愈「有看頭」:小熊維尼、Hello Kitty、後宮甄嬛、漫畫《航海王》的喬巴等角色紛紛出籠,把店頭裝整得像是cosplay(角色扮演)現場,每每吸引人潮駐留,更帶動銷售業績。這些搶著粉墨登場的,清一色都是Y世代以降的康是美年輕工作人員。

但誰能想到,這套新鮮的促銷手法,最初竟是來自於一位兼職員工的「無心插柳」!這位員工同時是去年企業尾牙的熱門人物,正職是「臨時演員」的他,只因為有天穿了全套蜘蛛人戲服到門市幫忙促銷,效果令人驚豔,沒多久便被網羅,從此由顧客變身員工。這位愛秀、敢演的新人花樣層出不窮,每次演出前,必定在臉書預告,果然牽引一票粉絲,順勢帶動業績。

打破框架的思考和行動力,本來就是新世代的特徵,只要懂得轉換,對企業而言是非常珍貴的資產。中華網龍遊戲開發部經理黃銘銓就對八年級的創新力印象深刻,「像我們新遊戲《吞食天地3》中找爸媽、子女的新哏,或是『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戲碼,還有將日常生活的『拜拜』行為融入遊戲,全都是來自於八年級生的創意!」

行動4 縮短升遷時程,提供多元選項

當年輕人普遍沒有耐心攀爬「一步一腳印」的升遷階梯時,唯有讓有能力的人更快出頭,才能留才。因此,不管是透過儲備幹部(MA)或快速升遷計劃,目的都是創造「組織內升遷特快車」,讓優秀的新世代加速出人頭地。

例如2009年,台灣麥當勞便推出「快速升遷管道」(Fast Track),更有系統地培養菁英成為領導階層。以往3~5年才能從儲備幹部底層升遷到餐廳經理,加入這個專案的新人只需花費18個月。擔任餐廳經理後,幾乎等同一家中小企業的老闆,規模可達年營收上千萬及50人以上的員工。

鼓勵內部輪調,也是麥當勞採行的做法。台灣麥當勞營運部副總裁盧小慧便指出,若新人的第一份職務不符合個人興趣,可申請輪調,而非離職。像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畢業的廖喬偉,當初是第一批通過快速升遷管道的餐廳經理之一,如今又已獲准調到採購部門「歷練」。

行動5 更具彈性的「民主」福利制度

中階主管扮演承上啟下的角色,然而現在最大的考驗,莫過於由上而下指派的階級分際與權威,再難被新世代打從心底服膺。因此,必須逐漸以「打破階級」的平等式溝通,取代命令式溝通。連員工福利的提供,都將走向更「民主」的形式。

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許書揚觀察,10多年前,日本管理界即曾提出「彈性福利」,而這種思維在現今職場,特別適用於新世代。以保聖那為例,以前老闆獎賞員工是老闆「施恩」,由老闆決定形式;現在不然,「連端午節福利,我至少都要提出2種選項。」讓員工有較多選擇空間,才不易遭致「民怨」。

這種多元選項的彈性福利制度,也包括許多企業採行的「點數制」。例如每人的福利基本點數為500,隨年資累積,達成一定業績目標則多發300點。之後,索取電影票扣10點、健身房年費扣200點等,讓員工自由享用各項福利。

此外,隨著生活型態及價值觀轉變,許多以前無法想像的「福利事項」逐漸成形。像「寵物生病,必須回家陪伴」,如今可能成為可接受的請假理由;有些企業甚至設有若干小時的「心情假」、「失戀假」,讓員工的感性情緒得以適時排解。

從不懂他、面對他到積極擁抱,企業正透過層層推進,思索如何建構一個各世代都能發揮優勢,相輔相成、和諧共舞的組織。而新世代工作者帶來的衝擊,勢必愈加顯著。在「八年級就職元年」之際,也正式揭開了新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