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與編輯主管不定時撰寫社會焦點事件省思,或醒報社務,與訂戶分享。
2024 年元旦起,醒報製作的「每日甘泉」靈修節目查完了「荒漠甘泉」,改從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一章開始,要查到啟示錄。 歡迎讀者每天花10 分鐘,在YouTube、FB、Podcast 觀賞。
醒報撐過15 個年頭,常常在反思,是否繼續辦實體報? 最近因為紙張、人力成本激增、後援又不濟,以至虧損擴大,我們再次認真考慮是否停止實體報的發行,請讀者一起禱告尋求如何?
今天醒報的內容有濃濃的文化味,除了二版的金鼎獎頒獎活動外,一版有年輕人的文化幣、二版有元旦健走活動、三版有灣聲合唱團報導,希望大家在選舉口水攻訐之外,感受一點文化的優雅與氣質。
昨天是第二次總統候選人的政見發表會,柯、賴、侯各抒己見,選民可以從自己在意的政見,決定支持的候選人,但說得出不見得做得到,執行承諾的能力,應該是最關鍵的。(3 版)
感冒病毒肆虐,各家耳鼻喉科人滿為患,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都是必要的,否則甚至有生命之憂。 寒風凜冽中,圍巾大衣不可少,讓我們都平安度過這個年,願上帝安慰病人,體恤苦難者。 (1版)
又是一年歲末年終,回顧這一年,有哪些世界大事? 以哈戰事大概是最令人意外的;國內新聞則以總統大選終以三腳督確定,教人無言以對;至於個人,也有各自的意外或驚喜。 上帝在歷史中行走,真讓人心生敬畏。
周日(24 日) 就是聖誕夜,全世界戰爭地區與和平地區都在慶賀上帝之子耶穌基督在兩千年前為人類降生在馬槽,為人類的罪釘死十字架上,讓信靠他的人得著永生。 但願今年的聖誕節是你我重生的日子。
媒體上每天都是選舉新聞,各黨候選人的動態鉅細靡遺的呈現在觀眾、讀者眼前,醒報只能盡量取材各黨候選 人討論公共政策的內容,好避開口水戰。 所以今天會有蕭美琴去三三會、吳欣盈談碳稅、趙少康講AI 的報導。
「聽其言,觀其行」,在每一次的競選活動中,民眾最容易聽到許多政策支票,這些承諾也會左右選民 的投票行為,只是證諸以往的例子,選上了就忘記承諾的候選人屢見不鮮,選民可要擦亮雙眼啊!(3 版)
專家學者說,大三生是心理壓力最大的族群,有學業、人際與生涯規劃等不同壓力源,呼籲政府應該增加心輔人員的編制。 青年應該是雄姿英發的時候,卻有許多人陷入各種壓力與煩惱裡,父母家庭應該負起責任,教會也應...
台灣社會諸多沉痾,在選前一ㄧ被搬上檯面,這些長期性問題,總是要拖到大選前才被迫處理。 但願不論誰當選總統,都能劍及履及,解除民瘼。
總統大選,青年人的選票是兵家必爭,青年人欣賞有目標、有方向、明快回應的候選人,不欣賞制式教育下的外交辭令,要贏得年輕人的熱情支持不難,你要用一顆相同年輕熱情的心跟他搏感情。 加油,三黨!
以哈戰事持續,連拜登總統也忍不住出面喊話,盼納坦雅胡勿成為全世界的公敵。 開戰至今已有1.8 萬巴勒斯坦人死亡,加薩走廊8 成民眾流離失所,以國報復行動已經不成比例,願主出手。
選戰熾烈,各民間團體開始許願,希望新總統能承諾一個改變的可能,至少在票箱前面,大家希望投出一個肯承諾、有擔當、有執行力的總統人選。 問題是,誰真的把對選民的承諾當一回事呢?
讀國際新聞不是為了當神算,也不是為了比誰懂得更多,而是為了讓我們能更清晰明辨、並掌握周遭的轉變。 本報書摘一向受歡迎,更有人為此訂報。 今天的書摘選書提醒我們不當世界局外人,可以聰明應變。(4...
醫師說,目前有多種呼吸道疾病流行,其中新冠與流感病患相對容易出現重症與併發症,即使只是一般重感冒也教人喉嚨刺痛、茶飯不思。 只要看內科與耳鼻喉科診所前的排隊人潮,就知道災情有多慘重了。(3 版)
10 月起,65 歲以上的長者可以免費施打流感疫苗,但是真正施打的只有一半。 原因不外乎大家對疫苗還有疑慮,不管是疫苗的品質,或是疫苗的後遺症。 大家寧願賭一賭,不願冒險施打。政府知道人民的心情嗎?
聖誕季節到了,全世界都傳出聖誕樂音。 我們知道聖誕節是紀念耶穌基督的降生,他降世是為了赦免眾人的罪而釘死在十字架上,醒報願跟大家一起感恩歡慶。
開放印度移工牽涉到國人的就業,也影響到觀光業的發展,勞動部跟觀光署不同調,可以理解。 當兩部各說各話、溝通未果時,跨部會的行政院難道不該出面,給業者一句確定? (2 版)
台灣億萬富豪人數快速增加到46 人,平均每人26 億美元,居亞洲第4。 卻也有10% 勞工低薪,月薪約2 萬5500元。 面對貧富差距懸殊,相對剝奪感嚴重。上帝的旨意為何? 當記得聖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