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醫療人才出走行政院提出3項應對措施,如改善薪資等,都是衛福部既有的政策,如何應對人才出走的危機?」國民黨立委蔣萬安21日在立法院質問。衛福部長陳時中則說,「大陸對台措施中,只有放寬學習1年可考醫師執...
2018年世界衛生大會即將在5月舉辦,衛福部長陳時中21日受訪時表示,「今年獲邀請函的機會並不大。」對此,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回答國民黨立委黃昭順質詢時回應,「會先緩和兩岸負面情緒,創造好的環境後,才有辦法進...
「深澳煤電案凸顯政府橫向溝通嚴重失能。」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蔡佩芸21日表示,審議環差案當天,經濟部、台電代表面對環評委員的提問,卻無法說清楚能源配比、空氣污染與備用容量率等問題。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嘆道,...
「如果經濟部不說明『2025年每年能源佔比的逐年數據』,新增、除役哪些電廠,我就不會發深澳通過的公文,屆時台電也不能動工。」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21日接受電台專訪時亮出底牌。主持人周玉蔻則追問,深澳案有受到...
「兩岸關係要改善,呼籲北京將心比心。」陸委會主委陳明通20日在立法院表示,兩岸最終目的是共存共榮,交流的本質不是要吵架,而是增進彼此了解,盼北京能了解台灣人民要的是什麼。國民黨立委孔文吉表示,「陳主委的回...
深澳煤電環差案的通過,讓國民黨團接二連三發起杯葛,20日祭出「文攻」要對近200件提案逐案表決,不僅反對民進黨團的提案,甚至連自家立委的提案也遭池魚之殃,讓立法院長蘇嘉全詫異地說,「這是國民黨立委柯志恩的...
「蔡總統帶領台灣社會改革之路,希望海外鄉親多多給予支持,讓蔡總統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高雄市長陳菊告訴華府的台僑,總統蔡英文推動改革,面對諸多壓力,請僑胞多給總統打氣。稍早,陳菊在紐約參訪市政建設,也在華府...
「昔日的環保鬥士何在?」前環署長魏國彥於20日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的深澳環評相關記者會中,引述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在野時發表的文章,揭露詹對於燃煤發電造成汙染的嚴重性、環評大會的運作和案件的爭議性,其實都相...
「國體法定20日要完成44項亞運單項運動協會的改選,至今卻只完成了25個,體改牛步,體育署長林德福應下台負責。」時力立委黃國昌20日在記者會批評,體育署半年來只成為轉公文的懈怠機關,無法完成人民託付。國體...
台中市的財政體質究竟是好是壞?財政局長林顯傾19日舉出六都的舉債數字,聲稱台中市財政狀況樂觀穩健。不過,國民黨市議會黨團以財政局的數字抨擊,林佳龍舉債不斷增加,卻欠缺執行力;很多舉債金額已編,但沒有執行,...
「前央行總裁彭淮南曾表明新台幣改版得花6年、成本500億元,且沒改版急迫性,但新任總裁楊金龍卻沒有肩膀扛住政治壓力,鬆口可以改版。」國民黨立委賴士葆19日在記者會呼籲,政府不要浪費500億元作意識形態鬥爭...
針對中共修憲習稱帝、31項對台措施等,是否對我國安造成威脅?國安局長彭勝竹19日在備詢時表示,中共對台軟硬兼施對我國並不利,且中共修憲以後主動權都在習近平手上並不在台灣,兩岸未來關係發展變數只會更多,不容...
「中國引進台片每年平均少於5部,去年中國輸台電視劇有1萬集,台灣輸出卻僅79集,嚴重失衡,如今中國31項惠台措施直接撈人,我們擋的住嗎?」面對民進黨立委陳亭妃19日在立法院質疑,文化部長鄭麗君回應,中國深...
美簽署台旅法後,中共外交部、國台辦都對外「強硬聲明」,「台灣最好不要在浪尖上大肆敲鑼打鼓,才能自保,否則恐面對中共嚴厲的外交打壓。」前駐美大使沈呂巡、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18日受訪時都...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台旅法的實質作用並不大,仍待觀察美國務院如何執行。」前駐美大使沈呂巡、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黃奎博18日受訪時異口同聲地表示,台旅法對美國務院僅有表面的約...
「若不要燃煤也不要核電,台灣就只剩下燃氣發電,這是最好的選擇嗎?」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18日出席活動受訪時表示,深澳煤電是使用乾淨的煤,若民眾去Google可發現有1100萬條相關資訊,這是現階段可行的方式...
知名作家、政治評論家李敖,因罹患腦幹腫瘤,近日因病況轉危,18日上午10點59分離世,享壽83歲。他的好友陳文茜曾不捨李敖無法說話寫字,在微博寫下「以前是統治者綁住了他的手、封住了他的嘴。如今卻是上天,是...
深澳燃煤發電廠環差案雖通過了,但還差一哩路,新北市環保局長劉和然15日在記者會表示,「新北從2017年起將不再核發新設的生煤許可,且ㄧ定堅持到底。」即便2025年機組到位,仍面臨「無煤可燒」窘境。環保署長...
核二廠2號機是否重啟?原能會主委謝曉星15日赴立法運進行專案報告後受訪時說,原能會本來就可以直接決定,向立委專案報告是為了讓程序完備,最快下周便會做出准駁。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則表示,「不排除四月份核二廠就會...
「審批制度將傷害文化創作的自由。」行政院長賴清德15日在行政院會強調,台灣文化對藝術創作的開放性,是彌足珍貴的資產,也是最大的利基,兩岸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台灣尊重創作與表意自由。文化部長鄭麗君也說,台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