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住院者開放親友探視,將推實聯制登記個資。」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8日宣佈,住院超過7天者開放讓親友探視,1天2人為限。而先前並未規定電影院等娛樂場所需強制登記民眾個資,他表示,將推「實聯制」指引方便...
學童因疫情在家上課,但長時間使用3C產品恐對眼睛造成危害!因為疫情,學童必須在家上課,然而眼科專家警告,長時間盯著螢幕會嚴重傷害學童的眼睛健康。家長宜藉由清楚規範使用時間、瀏覽內容以及陪伴學童上網3個方面...
嬰幼兒戴口罩恐阻礙呼吸,甚至會有休克風險。因疫情大家都戴起口罩,然而日本小兒科醫會警告,2歲以下嬰幼兒因呼吸道較窄,戴口罩恐怕會阻礙呼吸,導致中暑甚至休克等風險,台灣疫情指揮中心也曾回應,1歲以下嬰幼不強...
新冠疫苗問世也沒用,抗體只有半年有效?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人類的新冠病毒抗體最多只能維持半年,且大多數康復者會在一年內再度感染。研究人員說:「人體的冠狀病毒抗體持續時間,遠低於我們的預期。...
健身練肌肉攝取真菌蛋白比乳蛋白有效!健身後必須補充蛋白質,英國艾克斯特大學近期一項研究顯示,攝取真菌蛋白比乳蛋白對肌肉的生長更有幫助。此研究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研究人員表示,由此可見,即使在健身...
專家建議,18-64歲的成年人每日應睡足7-9個小時,才能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為了打造好的睡眠習慣,專家建議要養成規律的生活,打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睡前盡量遠離電子螢幕等措施,都能幫助個人輕鬆入眠,擁有良好...
有助血管新生的免疫分子介白素-4,竟是黃斑部病變原因!黃斑部位於眼球正後方的視網膜中心處,黃斑部病變、退化的患者會出現視力模糊、視野扭曲的症狀,其中又分為乾性(非新生血管)與濕性(新生血管),其中濕性較易...
新冠肺炎病徵多變,由血液疾病引發的中風、肺栓塞等,頻繁在重症病患身上發現。臨床證實,至少有30%的新冠肺炎重症病患有血栓現象,進而導致中風、心肌梗塞等死因,專家認為,這是由於免疫防禦機制所引發的發炎反應,...
隔離治療剩1人狀況危急,其餘等待3採陰。針對本報就確診隔離32人的狀況提問。醫療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大部分復原狀況良好,但還在等待3採陰才能出院,另有1例因中風狀況加裝呼吸器治療。指揮官陳時中則宣佈19...
「菸商針對青少年『超前部署』,政府不管嗎?」董氏基金會18日指出,政府雖承諾不開放新興菸品,但事實上電子菸不但公然在網路販售,實體專賣店更如雨後春筍般開設,近期更侵入校園周邊400公尺以內,呼籲政府儘快修...
新型兒童罕病頻傳,專家疑與新冠病毒相關?歐美近期傳出兒童罕見怪病,其症狀類似川崎氏症,包括高燒、低血壓、呼吸困難、疼痛皮疹及皮膚發黑等,專家懷疑這與新冠病毒相關。英、美、西、比、法等國都有不少病例,醫界正...
血糖機對糖尿病監控有幫助,使用時記得遵守「潔、採、校、保、維」的原則!馬偕醫院新成代謝科醫生李淳權13日於食藥署記者會上說明,血糖機可讓病人、醫生掌握病況,有利治療與控制病情,但使用時需要注意「潔、採、校...
立法院上個會期未通過的《再生醫療條例》,新的會期將重新審理,若通過可望造福癌症等慢性病患!立法院12日召開公聽會,不少醫療團體都強調,國際上再生醫療正蓬勃發展,台灣不能落後,但也有癌症病友團體表達費用過高...
大型藥廠對藥物的定價過高,恐不利於對抗新冠肺炎!根據英國的一篇研究,目前具有治療新冠潛力的9種藥物,譬如索非布韋的成本只需5美元,在美國卻賣到18,610美元。共同作者李維博士警告,藥物定價過高造成的醫療...
「經過疫情衝擊,不能只是回復到以前的常態,必須建構有韌力的醫療體系!」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楊銘欽11日指出,除了加快採用新技術的步調,醫療體系也應透過分享知識,建立診療的標準。副院長陳秀熙也建議,有鑑於德國...
新冠三合一雞尾酒療法,效果更勝單一用藥。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研究發現,混合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干擾素β-1a」、愛滋藥物「快利佳」、及C型肝炎抗病毒藥物「瑞比達」,4天內便完全緩解患者症狀...
「抗體快篩」檢測10分鐘就可達陣!凌越生醫與台大醫院合作,以超過衛福部規定的13個檢體數作臨床實驗,研發出敏感性100%、特異型95%的「抗體快篩」試劑,只要10分鐘就能驗出病毒的感染期程。但因案件剛送審...
英國疫情蔓延,醫療工作者心理壓力遽增。英國已有逾100名「國民保健署」員工因染疫死亡。倫敦大學報告則指出,有4成醫療工作者亟需心理照護。倫敦大學心理學博士莫瑞也提醒:「政府應該提供管道讓他們反應真實感受,...
美國許多拉美裔低收入新冠確診者沒錢篩檢,只能繼續工作,恐成為防疫破口!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表示,他們隨機篩檢的4000多人中,有62名確診新冠肺炎,令人擔憂的是,其中95%是拉丁裔,而且他們因為工作性質...
長期使用瓦斯爐烹調,會使室內空氣品質比戶外還髒,可能導致氣喘、心臟病等慢性病。專家指出,在疫情期間由於民眾居家時間變長、烹煮頻率增加,烹煮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還有各種爐具的顆粒污染,若未注意恐怕會對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