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多或少每個人都聽過「吸引力法則」的效用,其主張思想和情緒能吸引相應的現實結果,為讓思想具象化的一種哲學觀念,儘管缺乏科學依據,但在日常生活中卻能夠充分的證明。
不良友儕影響大
此外,吸引力法則更進階的想法是物以類聚、同頻相吸,認為積極的思想和情緒會吸引好的事物,而消極的思想和情緒則會吸引壞的結果,尤其是人會嚴重受到周邊人的影響,漸漸變成與周邊人一樣的人。
勵志演說家吉姆.羅恩曾說:「我們是身邊最常相處的5位朋友的平均值。」因為自己的選擇以及對世界的看法,都來自最親近的這幾個人。
近年來新興毒品肆虐,禍害不少年輕人,又經相關研究發現「不良友儕」為接觸毒品的一大管道,況且人一旦染毒,接續再犯率極高且不易根治,基本上是「10個吸毒裡面,9個會再犯,1個是過世了」,實務上時常發現吸毒者賦歸社會又重蹈覆轍,導致原生家庭最終放棄處遇,甚至不相信其能夠改變。
家庭與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成功戒毒看似遙不可及,但筆者曾於全台監所針對假釋再犯議題辦理焦點座談,期間遇到一位吸食一級毒品海洛因仍戒毒成功的更生協會志工,聽其闡述戒毒經驗,內容令人驚豔,縱然皮膚外表尚存服毒時扎針的千瘡百孔,但眼神卻是堅定有神,口裡侃侃而談其遠離損友,跳脫原有生活圈,並透過「宗教教誨」方式戒毒成功,希冀以此為例,幫助更多為毒品所困且迷惘的人們。
不可諱言的是,受刑人脫離原來的生活環境可謂困難但至關重要,目前受刑人出獄最現實的問題為「出獄後第一天要睡哪裡?」因為許多受刑人,尤其毒品前科者,基本上都被原生家庭拋棄,甚至戶口轉移至戶政事務所。
此外,在我國除了死刑犯,每位受刑人都會因假釋或服刑期滿出獄,因此如何讓受刑人成功賦歸社會十分重要,家庭與社會支持與否,更攸關他們是否會持續再犯。
持續改變成就人生
個人特別鍾愛犯罪學者桑普森和勞伯的持續犯罪與終止犯罪的生命史理論,其中講述到絕不可忽視人類意志選擇改變命運的力量,即使是長期、持續性的犯罪者,也會積極建構自己的生命,尋找生命的出路,如同吸引力法則,如果正向思考搭配行動力就能改變過往的自己。
我們應該堅信正向信念的力量,創造好的結果,讓思想決定現實,以努力改變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