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莊宇欽綜合報導】瀕危物種保育成功,綠蠵龜數量大復甦!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數據顯示,綠蠵龜的數量正在顯著回升中,使得該物種的保育等級已從「瀕危」降至「無危」。然而,以往過度捕撈與棲息地的喪失,再加上氣候變遷等環境威脅,導致綠蠵龜的數量仍遠低於歷史水平。
綠蠵龜不再瀕危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經過數十年來全球保育行動的努力,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數據顯示,綠蠵龜的數量正在顯著回升中,包括保護龜卵和放生幼龜,並減少其被漁網意外捕獲,都有效降低該物種的瀕危風險。
「海龜是極具標誌性和魅力的物種。」埃克塞特大學保育學家戈德利表示,在過去五十年的保育工作中,世界各地的綠蠵龜數量都在復甦,保育工作必須在未來幾年繼續進行。
長期以來,地球現存的七種海龜中,綠蠵龜被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目前,保育工作包括巡邏海灘、保護築巢地的海龜與龜卵,以及推動生態教育提高公眾意識,使得綠蠵龜的保育等級已從「瀕危」降至「無危」。
環境威脅仍存在
《歐洲新聞網》指出,綠蠵龜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水域,由於多年來人類的大規模捕殺,其全球數量在1980年代急劇下降。據報導,這些物種經常被獵殺用來製作湯和其他美食,而龜卵則在許多文化中常被用作裝飾。
如今,儘管近年來數量有所增長,但由於以往過度捕撈與棲息地的喪失,再加上氣候變遷等環境威脅,導致綠蠵龜的數量仍遠低於歷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