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不時就會發生「恐怖情人」傷人甚或殺人的事件,甚至有些是沒隔多久就再度發生,引發社會的強烈震撼,也讓所有有生養女兒的父母們始終憂心忡忡,不知該如何告誡與保護掌上明珠?!
恐怖情人由愛生恨
為何曾經一度是的「摯愛」,竟然會演變成「最恨」?顯然是因為過程中太投入、太執著、太偏狹了,以致終於無法放下或抽離,因此以非理性、錯謬與狂亂的行為,來做最後的回應。
相當程度上,這種情緒與「粉絲」對政治人物、運動或影視明星,從景仰、崇拜、愛慕到因某些原因,轉變成為失望、鄙視乃至於唾棄與怨恨的狀況很類似。Fans(粉絲)「迷」,就是這一類事故發生的基本癥結。
感情需要給空間
當然,有人覺得,如果沒有「迷」,就不足以顯示出誠意與真情,也無法從深入的了解與鑽研中,因為不斷有新的發現而獲得更多的安慰與滿足。歷史上,也的確有一些不顧風襲霜凍、殷勤守候,終於贏得芳心許諾,或者廢食忘寢、宿夜匪懈的勤奮努力,終於能夠功成名就的感人故事。
不過,更多的殷實牢固的感情,其實是在漸進、彼此尊重、給予對方相當空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創造轟轟烈烈的事業,過程中固然都難免有受挫及吃苦的淬鍊,但衣不解帶、臥薪嘗膽的經驗,也絕非必要的條件。
只有信仰需要執著
我們需要在公民道德或社會倫常的教育中反覆宣導:只需要適度的專注或關心,就可以在情感或職務上成長發展,無論是對人或對事,都沒有必要渾身解數的沾黏或侵蝕,才能有所收穫。
我們唯一的執著應該是:對上帝的信靠,因為真正的信仰,都應該是置放在合理適度的天平上。有一些人求神許願,結果屢屢落空,盛怒之下,就把「普薩金身」擊毀了,完全稱不上是信仰。
羅馬書12:19「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詩篇37:5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