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鏟子超人展現公民意識 政府整合須加油

醒報編輯部 2025/09/30 15:51 點閱 1539 次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發生溢流,洪水淹進光復鄉達到好幾公尺高,當地災情慘重,尤其是厚重的淤泥逐漸變硬幾乎讓房子跟道路完全癱瘓。沒想到從全台灣各地有許多「鏟子超人」,居然自發前往當地救災、幫助災民重建家園,台灣的公民意識的確令人感動與震驚。

這次能夠喚醒許多國人共同參與,政府第一時間調派大批國軍進駐,令人震撼,其實光是畫面上浩浩蕩蕩的軍車跟士兵,就能看出這次的災情非同一般,另外各地的救難隊,更是卯足全力在72小時的黃金時間到處搜救,尤其是救出小女孩的那一段,更是讓人看了為之感動。

媒體帶出真相

媒體的全力播送,也讓國人完全了解到這次災情的嚴重性,或許是因為之前台南風災與水災被批評反應不及,因此隨著媒體傳送的畫面越來越慘重,政府也加快了反映,遲至今天,依然有大批媒體記者在現場採訪,同時專題記者或主播也紛紛南下支援,媒體的重視也帶動了全體國人的情緒,畢竟再也沒有比第一線的災民故事更能打動人心。

許多自發性出發的國人英雄,其實都只帶了簡單的一把鏟子,一個水桶,穿上一雙雨鞋就出發進入災區。沒想到這樣的個人棉薄之力,居然聚沙成塔,幾萬人湧入了災區救難。也藉著這些鏟子英雄在第一線的奮戰,網路上當地災民的許多小故事也拍攝出來,如感人的光復火車站站長,幾乎是好幾天連續在車站服務所有的民眾,這些基層的故事都讓人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

災區專業分工

另外還有許多送來的物資,都需要各種專業的人把它們化身為好吃的飯菜或是醫藥處方,許多人是放下了手邊工作,沒日沒夜地趕到花蓮,就為了讓飢餓或是病痛的災民早日得到幫助,這些都表現了台灣長期的公民教育。但是別忘了,災區的許多救援主力,是來自於各地的宗教團體,像是當地教會直接變身為救護站,不但可以提供簡易醫療還可以領取各種資源。

已成建制的救災團體依然不可或缺,因為災區需要指揮跟管理,不然太多人湧進就會變成無頭蒼蠅。這次包括慈濟跟基督教各團體,都有藉由當地的基層組織先行調查各地災情的急迫性,然後再來分配人手設備,對於救災的效率也增加不少。或許政府更需要多多學習這個部分,如何跟民間團體做出整合。

整合需要政府

政府在這次的表現算是十分積極,可惜的是中央與地方不知道是因為政治歧見還是其他因素,整合太過緩慢。許多地方救災事務,幾乎都被民間團體包辦,不是因為民間團體太強,而是政府動作太慢。其實任何天災人禍都需要全台灣團結應對,在這個當下區分藍綠黨派都只會讓人民看破手腳。

民間 力量的強大,可以成為政府的後盾,但是如何整合、如何牽線?甚至如何組織分派民力,都需要政府組成專責單位,不然這一次的盛況,也可能會變成雜亂無章的浪費。期許政府看見人民的善意與熱情,不要讓官僚政策戕害了這一份愛心。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