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櫥窗)人生如季-81歲藝術家陳張莉展新作

簡秀枝 2025/08/31 20:00 點閱 235 次
「人生如季:春流,秋積」的開展,正好趕上耿畫廊在歷經數月整修後的首展,果然,空間更寬敞,視線更通透,在那樣場域中,凸顯了陳張莉作品的輕盈。(作者提供)
「人生如季:春流,秋積」的開展,正好趕上耿畫廊在歷經數月整修後的首展,果然,空間更寬敞,視線更通透,在那樣場域中,凸顯了陳張莉作品的輕盈。(作者提供)

資深藝術家陳張莉近作展開幕,取名「人生如季:春流,秋積」,像是生命的回眸與感悟,讓人看到滿溢粉潤與豐盈。

陳張莉的如季人生

認識陳張莉近30年,她捨豪門貴婦,選擇辛苦的藝術人,埋首油彩,終生不渝,因為外型娟秀,看不出81歲的年紀,佇立展廳,看到一室的繽紛,粉粉、嫩嫩,讓人眼睛發亮,讚嘆她讓時間停格,讓如季的人生,只有春流,只有秋積,沒有酷暑寒冬。
耿畫廊日前花團錦簇,藝文界人士齊聚,一身素樸的陳張莉,穿梭在人群中,談笑風生,看得出她的好人緣。
提起「人生如季:春流,秋積」的展覽,是陳張莉繼2022年「亂中有序」之後,睽違3年的全新個展。共展出27件新作,作品涵蓋壓克力與拼貼小品兩個系列,營造出滿廳的清新與亮麗。


”AA”

為迎接「人生如季:春流,秋積」的開展,正好趕上耿畫廊在歷經數月整修後的首展,果然,空間更寬敞,視線更通透,在那樣場域中,凸顯了陳張莉作品的輕盈,彷彿以更開闊的節奏,更明亮的視覺語言,去回應空間上的推陳出新。

創作現生機

陳張莉原旅居紐約,疫情期間,因家人健康狀況而,匆促返台,該段突如其來的生活轉折,不論在心境上,或在環境適應上,都因驟變而失衡。
客次紐約,長達30年,陳張莉早已對紐約節奏、當地多元文化,習以為常,返台後,緩慢且含蓄生活的步調,以及對家人健康的牽掛,著實令陳張莉心力交瘁。那時候重拾畫筆,不論在用色、或是情緒表現上,難脫憂鬱沈重,她也深陷低彌與壓抑。
然而,時間果然是最精明的治療師,路不轉人轉,隨著時間推移,心境的改變,她逐漸在作品上,創作生機,沈潛多時的心境,也豁然開朗,畫面開始轉為明亮,色彩選用上,也逐漸淡雅清香,讓自己在創作中,揮別苦澀,覓尋生機。


”AA”

安定自信 力透畫背

近年創作中,陳張莉正好嘗試新款顏料的使用,也她的創作語彙,更為自在,由於在成分與水分上的不同,作品在乾涸與交融等物理變化方面,產生了更多肌理與層次,也出現更豐富的流動感與深度,她喜不自勝,享受游刃有餘的創作之樂。
也許是境隨心轉,陳張莉更自信與放手,容許顏料自然流淌,產生的效果,亂中有序,並從那些看似不受控制的自動性技法中,建構新的畫面與節奏,讓陳張莉煥然一新,作品漸漸從強烈內聚,走向當下,更開闊、明亮,自然天成,甚至帶帶更多的深邃、平靜,安定自信,力透畫背。
在導冊上書寫著,源自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終究促使東方創作者思考自身主體性,或是參照文化上的異同,試圖在看似西化的抽象語彙中,重申自身的立場;然而對於陳張莉而言,那樣的命題,從未以對抗性的姿態出現,在她作品的肌理與節奏之下,陳張莉既不刻意強調東方性,也不完全服膺於西方形式,而是在自由流動與內在秩序之間,找到一條個人語言的路徑。


”AA”

人與自然的關係

陳張莉在她的創作核心中,特別關注人與自然的關係,認為創作本身就是對生活的回應。因此,她特別著眼於人類與自然之間的深層連結,並深信藝術源自一種不隨時間與空間改變的本能,那種本能引導,影響了她的創作方向,也構成她藝術語言的根本。

「春流」與「秋積」

展名「人生如季:春流,秋積」,其實並非指涉線性的四季,或是單向的時間流動,而更貼近於循環性的感知節奏,在創作歷程中交替發生、彼此滲透;創作並非從一點走向另一點的線性進程,而是經由反覆的感受、回望與重構,在流與積之間緩慢生成。
對陳張莉而言,「春」與「秋」不代表季節的更迭,而是情緒與意識的不同層次;「春流」象徵情感的萌芽與精神的開展,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喚醒潛藏的渴望與創造力;而「秋積」則凝聚歷練後的沈著與智慧,如同收穫後大地的靜謐與深邃。
「人生如季:春流,秋積」,成為陳張莉近期的沈澱、凝視與重生,回首前塵,一路以來,選擇的矛盾,與創作的艱辛,如影隨行,也相互糾纏撕咬。然而,人入八旬,心隨境轉,也就越來越無所為而為。不經意之間,彷彿與那遠去的青春,不期而遇,年少輕狂與斑燦色彩,再次回返,抖落了複雜心緒,迎接那綻放中的滿室崢嶸,與粉粉嫩嫩!!


”AA”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