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一言與異言

施壽全 / 醫師 2025/02/24 17:13 點閱 209 次
良善的自主與自決,絕非一言堂,而是異言堂。有不同意見交相激盪,才能讓理論與思考更周全,讓規劃與決定更完整。(網路截圖)
良善的自主與自決,絕非一言堂,而是異言堂。有不同意見交相激盪,才能讓理論與思考更周全,讓規劃與決定更完整。(網路截圖)

偶讀毛澤東詞作[沁春園•雪],中有一段「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雖是詠歎語調,卻也真實反映了一些人內心的極致慾望:為了一統江山,爭當英雄領袖。

人喜自主與自決

雖非人人都能當領袖,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事情能按自己的喜好或願望來決定或發展,或至少自己進行的工作,能不受干擾,是大多數人共同的心聲與期待,則「自主與自決」,在相當程度上,就已符合了領袖精神或就是擔任領袖。

自決與自主有不同的層次,從管理某個單位、某個機構到整個國家,都可以算是領袖。當然,自主與自決的範圍越廣,責任越重,但權力也就越大。
歷史告訴我們,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其關鍵因素就在於,自主與自決形成的過程與目的。

權力的迷思

擁有權力的人,或者其爭權的目的原就有重大偏差,別人意見當然妨礙他遂行意志,或者對自主與自決形成的邏輯認知錯誤,便聽不進他人建議,身處的環境,逐漸就變成一言堂。這種狀況,不僅專制國家如此,民主社會亦同。

於是,掌權者講出來的話,一直無人反對,更加讓掌權者沉醉於自以為是的迷思中,做出違背公益甚或傷天害理的事,如此結果雖然一時可能讓個人志得意滿,但最後將不會有好下場。
自主與自決並不等同一意孤行或專斷獨裁。有權力的人,若謙卑與虛心,可以察納雅言或異見,再形成政策。雖然有些觀點並非己出,或與自己看法南轅北轍,但自己被說服了,都沒關係,因為最終是領袖需為政策負責,出於自由意願的判斷,就是自主與自決。

一言堂與異言堂

良善的自主與自決,絕非一言堂,而是異言堂。有不同意見交相激盪,才能讓理論與思考更周全,讓規劃與決定更完整。有權力的人,願意接納異言,胸襟寬闊讓人欽佩,而能提出異言的人,也一樣需有妥適涵養,不能非要別人接受自己意見不可。

當權者若不接受異言,可以溝通清楚原因何在,異言者不能因為當權者未接受自己意見,就罵當權者剛愎或腐化,「異言者」自行成了「一言堂」,與當權者的「一言堂」,一樣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