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信教、比較與計較

醒報編輯部 2024/12/10 13:47 點閱 1575 次
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洗禮,全身浸入水中的稱為浸禮、受浸的宗教儀式。(網路截圖)
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洗禮,全身浸入水中的稱為浸禮、受浸的宗教儀式。(網路截圖)

全球人類社會中,四大宗教包括佛教、廣義基督教、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因為對於教義的解釋不同,大宗教又可能分成許多不同教派非常分岐。

信仰不同引紛爭

正統的宗教信仰基本上都是勸人為善,提供給信徒精神與心靈上的依靠。但雖說信仰自由,但信仰的產生往往無法以理性討論,所以不同信仰,或者相同信仰卻教派不同的人若相處在一起,就可能因為信仰造成生活習俗及價值觀的歧異而引發糾紛、衝突或戰爭,這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從未間斷悲哀,但也無可奈何。

四大宗教以外,其實還有其他許多不計其數的信仰,難以論斷是非對錯,但回到生活面的討論,道德學家常說,人們什麼「教」都可以信,就是不能信「比較與計較」,這些話,應該只是說對了一半。

信教勿比較

如果自己狀況是不錯的,但看到了別人比自己更好,就心生不滿或妒忌,「他憑什麼比我好?」,然後可能想用缺德或違法的方法去打擊別人,這當然是不應該的事,是不能信的「比較」。

不過,如果可以正向思考,雖然別人比自己好,但能虛心的把他當成學習對象,努力以赴,希望能達到類似的成就,這樣的「比較」,當然就是正確的「信仰」了。

或者,自己狀況不是太好,但看到有許多人比自己更不幸或悲慘,「比較」之下,就可以用不著那麼沮喪或難過了。

計利當計天下利

倫理道德的規範,總是對「計較」個人好處的行為不以為然,但若計較的是眾人或群體的利益,那就值得稱道。「計利當計天下利」,不是為了一己,而是顧全大局,是必須「計較」的。
當然,如果表面上似乎是為大眾著想,骨子裡其實為個人數算,這樣的「計較」當然就是「邪教」,不能被迷惑而去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