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的科學:破解四種面試風格》

醒報編輯 2024/10/17 17:37 點閱 387 次

為什麼傳統的面試建議行不通,現有的工具都不管用?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方法都沒有告訴你面試最重要的事在於「認識自己」。面試就是回答一連串與你有關的問題,如果不了解自己,當然無法面試成功。

本書作者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多年,曾為上萬名客戶提供諮詢服務,並幫助各行各業的學生、企業家、高階主管與求職者成功面試。

本書利用經科學驗證的方法,打破固有的面試迷思,挑戰你對面試的傳統認知。不論你要升學、求職、績效面談,甚至是面談別人,都可以利用這些面試技巧,展現真實的自己,並得到想要的成果。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求職面試方式,遺憾的是,並非每個人都能好好的展現自己。有些人會淡化自己的優勢,有些人會說謊,有些人則是會發揮魅力。這些差異與他們的工作經驗、種族或道德缺失無關,而是與他們獨特的面試風格有關。

透過研究,我發現人們主要有四種面試風格,定義這些風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出面試時每個人考量的優先事項:

‧ 魅力型面試者想要被喜歡。
‧ 挑戰型面試者想要做自己。
‧ 審視型面試者想把事情做到完美。
‧ 和諧型面試者想要保持和諧,融入環境。

了解自己、展現自己

這本書和許多與面試有關的書籍或網站說的不同,面試沒有唯一的正確方法。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是誰,以及如何以最清晰、自信和真實的方式展現自己。

例如,不是每個人在面試時都希望被喜歡。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希望被人喜歡,但在面試時,讓人留下好印象比被人喜歡更重要。每種面試風格都有獨一無二的方式讓人留下好印象:

‧ 魅力型面試者透過積極表現來展現自己的價值。
‧ 挑戰型面試者透過提出質疑來展現自己的價值。
‧ 審視型面試者透過精準的判斷來展現自己的價值。
‧ 和諧型面試者透過友善來展現自己的價值。

這為每種風格帶來不同的面試體驗。你的面試風格不只描繪你在面試中的身分和給人的印象,還有你如何看待面試,以及面試對你來說整體感覺是什麼。

‧ 魅力型面試者將面試視為表演:這是他們的舞台,他們是這場表演的主角。
‧ 挑戰型面試者將面試視為交叉詢問,他們需要得到問題的答案。
‧ 審視型面試者將面試視為一項測試,結果不是通過就是失敗。
‧ 和諧型面試者將面試視為團隊成員的選拔過程。

面試風格來自個性

你的風格不會因為你為面試做了多少準備工作而改變;它不是取決於你的工作類型、你的種族或你的性別:不是所有工程師的面試方式都一樣,就像不是所有非裔美國人的面試方式都一樣(我們有資料為證)。

你的面試風格就像你的個性,穩定而且可以預測,但你的個性也並非一成不變,關鍵在於你如何發揮自己的特質。你無法選擇自己的面試風格,就像你無法選擇自己的個性一樣,但你可以改變面試風格,利用自己的優勢,表現得更好。你的面試風格是你的天生傾向,卻不是無法改變的命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面試風格,當我們知道自己的基本風格,或是我們偏好的風格,我們就能更確實的調整行為,並保有自我。

面試中的臨場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面試風格評估與一般通用的性格測驗不同:面試風格評估專門評估你在面試中的表現,而不是你在其他場合中的表現。

一個人不論身處何種環境,人格特質的某些方面通常不會改變,例如內向與外向: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外向,那麼你在面試時很可能也是如此。但有趣的是,有時候人們在面試時會有所改變:內向的人偶爾會敞開心扉,一些外向的人則是會出人意料的沉默寡言。

身為招募人員,我曾經多次目睹這種情況。這正是我們無法完全確定的部分,後來我們把它稱為「面試效應」。在面試中,我們會遇到一些表現得大方健談的人,但錄取之後,他們就完全變成另一個人,反之亦然。

改變人的行為

雖然我過去就有預感面試表現無法準確揭示一個人的個性,但現在我有一些科學證據證明,面試會改變人的行為。

面試是一個人為事件,在這個事件中,某個人有你想要的東西,那是一份工作或升遷機會,你需要以某種方式來得到這些機會。而每個人在面試時採用的「策略」會因人而異。

在指導過數千名客戶之後,我總結出以下兩個真理:每個人的面試表現都可以改善;練習得愈多,就會做得愈好。我從未見過有人變得更糟。每個人都有能力把面試做得更好,每個人都有成長的空間。

正確的面試方式

當我開始這項研究時,我曾經假設會有某一種面試風格能更成功。年復一年,我看到學生和客戶成功完成面試,我以為我們會找到正確的面試方式。但我學到的東西翻轉了一切。

我回顧多年來的面試筆記與資料,查看哪些學生獲得最多的實習機會,以及這與他們面試風格的關聯,結論是沒有任何明顯的贏家。每種風格都有成功的案例。在這四種面試風格中,都可以看到面試表現最成功的學生,無論這些人是獲得最多實習機會、畢業後獲得最多全職工作錄取通知,或是在面試中表現得最有自信的人。

正如我之前所說,面試是一系列與你有關的問題,愈了解自己,就愈有機會在面試當中表現出色。成功的關鍵在於自我覺察,而不是你的面試風格。

沒有哪種風格的人天生就更懂得自我覺察。無論身為招募經理還是求職者,沒有哪一種面試風格在面試中一定會表現得更好或更成功,也沒有哪一種風格更具有外部優勢或先天優勢:我過去抱持的那些信念,都是我的偏見。我發現,我們都認為自己的面試風格是最好的。我們的偏見源自於我們的偏好。

展現自己的風格

我們都喜歡跟與我們有相同面試風格的人面試。就像多年前的我一樣,我不想雇用一位無法與我「產生共鳴」的會計師。當我們面試到「說我們語言」的人時,我們感覺最舒適、最有安全感,但我們的偏好正是阻礙我們的最大障礙。我們可能因此忽略優秀的人才。

知道自己的面試風格可以讓你發現自己的偏見,而了解這四種面試風格可以讓你面試別人時表現更好,而不是只有在面試與你擁有相同面試風格的人,才表現良好。(宇欽/輯)

《面試的科學:破解四種面試風格》
作者:安娜.帕帕利亞
出版社:天下文化

其他書訊:

《系統思考實作篇:一眼看清規律背後的結構和邏輯》
作者:丹尼斯‧舍伍德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員工流動率為什麼居高不下?每天面對一大堆找不到原因的問題?一再錯失讓公司成長的機會?面對變化快速的環境,為了能了解全貌、找出結構、掌握先機,每個人都需要一種全新語言,以便了解彼此的觀點、掌握互動關係。

本書作者丹尼斯‧舍伍德(Dennis Sherwood)是系統思考的專家,擔任許多企業的顧問,指導他們如何以系統思考建構競爭優勢。書中以有趣的方式,告訴讀者如何使用「系統循環圖表」和系統思考技術,將我們熟悉的常識加以精確化、結構化,以一種易於管理和理解的方式來解決複雜的策略問題。

《餵鼠:一種老派登山家風範》
作者:艾爾.艾佛瑞茲
出版社:臉譜

在西方登山家們口中,「餵鼠」(feed the rat)這句俚語,指的是登山的渴望就像內心有隻無形的老鼠,登山家必須不斷地去餵養牠,因而得要爬上一座座高山,以解這隻鼠的飢渴。而讓這個生動說法廣為流傳的,正是本書主角──英國登山家莫.安東尼(Mo Anthoine, 1939-1989)。

出生於戰亂時代的安東尼,自十九歲起便浪跡天涯,走遍東西方世界,並攀上了各地的山巔。從阿爾卑斯山、義大利的多洛米蒂山脈、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祕魯安地斯山脈,到喜馬拉雅山的八千公尺群峰……在挑戰人類耐力極限的冒險中,安東尼找到了生命中最大的樂趣。

《島嶼裡的遠方:探索台灣中級山,尋找荒野裡的最後一片祕境》
作者:崔祖錫
出版社:行路

中級山,指的是海拔1000至3000公尺之間的山域,同時包含此山域間低於1000公尺的溪谷區域。中級山曾經是山岳原住民族活動的領域,然而,原住民族在日治時期陸續被迫遷出山區;隨後,高山又因百岳之名加持而蔚為風潮,卻也間接讓中級山更被淡忘……。

不過,正是這樣的「被遺忘」,加上後來林場陸續禁伐,中級山終能開始修整生息,還復自然。於是,氣候、地形的自然因素,加上鮮有人至導致路跡模糊,久而久之,攀登中級山的難度超越了高山,中級山也得以保持著神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