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山坑道音樂會 和平樂音傳千里

簡秀枝 2024/10/15 15:06 點閱 2111 次

泛著藍色暈光的金門翟山坑道內,沿著水路,站滿了賞樂民眾,大家屏氣凝神,安靜等待音樂會的開始。
上午10點整,水道右側源頭,船影出現,以竹子打造龍形意象,作為背景,船上滿載著音樂家、詩人,3位掌舵手小心謹慎划著槳,也控制著速度。

嵐氣裊裊升起,和著捷克民族樂派作曲家德弗札克(A. Dvorák ,1841-1904)《弦樂四重奏,美國》,第二樂章,緩板抒情樂章,緩緩飛揚的音符,彷彿在水面起舞,氤氳靉靆罩周圍,嵐氣隱隱,水波依依,令人陶醉不已。

向陽譜寫坑道之歌

詩人向陽特別譜寫的《翟山坑道之歌》,在柴科夫斯基(P. Tchaikovsky ,1840-1893) 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和著向陽磁性悲壯的誦讀聲,「是誰在暗黑的山洞歌唱,那歌聲,為我們凝注深情,於花崗岩磐間跌宕;是誰在微亮的坑道演奏,那琴韻,為我們遞送音信,於流水波光中盪漾。我們以詩告別戰爭和死亡,我們以歌迎接和平與希望」,盪氣迴腸,氣壯山河。

向陽的另兩首詩作《阿爹的飯包 》與《阿母的頭鬘》,在台灣民謠《白鷺鷥》與《六月茉莉》民謠的演奏中,特別溫馨動人。

終身致力於音樂教育及國樂創作的董榕森(1932-2012)《踏青》,由二胡演奏家王瀅絜擔綱演出,她的風格细腻深沉,展現柔美抒情韻味,非常豐富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

林家瑩穿越岩水間

作曲家林佳瑩(Chia-Ying Lin)《穿越岩水間:空時與鏡花》,該作品由弦外之音團與財團法人許遠東先生暨夫人紀念文教基金會,共同委託,作為今年度坑道音樂節的創作及首演,意義非凡。
林佳瑩是臺灣新銳作曲家,畢業自臺北藝術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及義大利羅馬音樂院,並於布達佩斯、倫敦進修作曲。榮獲多項國際作曲比賽首獎,與國際樂團委託創作獎,2018年榮獲英國皇家愛樂協會作曲大獎(RPSComposition Prize),成為該協會獎項第一位台灣得主。


”AA”

《穿越岩水間:空時與鏡花》係以金門翟山坑道獨一無二的場域聲響,以及戰地歷史變換為靈感。「空時」:空間與時間,象徵表現在琴弦空弦於不同「切點」所響的泛音;透過拱門音型姿態與鏗鏘跳躍的弓法,雕鑿出立體多面的反響與時間感。

光明合音 綻放時空

「鏡花」:水道鏡中的花崗岩,其不規則的鑿面之於音響折射與散射的豐富性。又如經過顯微鏡放大映射的石水、浪花,交織出當下自然聲響與樂聲之間的對話。曲中融合了具民俗情感的宣敘(Recitativo)與旋律想像,表露金門聚落宗祠的傳統人文氣息,也揉合了作曲家所遇見在地人豪爽真誠的性情。樂曲蘊含多面鏡般的時空、明暗對照,有如今昔風貌、戰爭與和平的思辨。曲終匯聚了象徵光明的合音,綻放於時空。

此時此刻,船上音樂家們以貝多芬(L. v. Beethoven ,1770-1827) 《弦樂四重奏,作品135》,第三樂章慢板以及韓德爾(G. F. Handel ,1685-1759)《帕薩加里亞舞曲》,詮釋出坑道風情,獨特的迴音效果,悠遠淳美。

已經邁入第16年的翟山坑道音樂會,導因於一場濃霧無法回台,大提琴家張正傑因而有機會,走進翟山坑道,在坑道內獲得無數靈感,因而催生了金門坑道音樂節,果然展現無心插柳柳成䕃的完美結果。

樂音悠揚於水域

由於戰爭而鑿出來的翟山坑道的有著世界上最好的音響效果,搭配著海浪的波動節奏、聲響,讓演奏平台划行於坑道水域間,每一年的演出,都是精彩絕倫、創新突破。這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坑道音樂節儼然成為最受樂迷矚目的一項活動,有著「一生必聽」的美譽。

今年有幸親自飛抵金門,見證翟山坑道內的奧妙,渾然天成,讓人讚嘆大自然的能量,也為音樂會們的巧心與付出喝采。戰地金門,卸下時代的對峙角色,如果能回歸平安幸福,該有多好。
金門的特殊歷史因緣、地理位置,讓一年一度的「翟山坑道音樂會」如此神奇,空靈逸氣,令人嘆為觀止。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