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話說感染管制

施壽全 / 馬偕醫院醫師 2024/07/23 17:54 點閱 2686 次
「感染管制」如果沒做好,可能讓醫院關門,甚至國家趨近滅亡。(網路截圖)
「感染管制」如果沒做好,可能讓醫院關門,甚至國家趨近滅亡。(網路截圖)

一般疾病的處理效果都只發生在個人身上,對個人周圍的人當然也有影響,但層次與內涵不同。但具「感染」力的傳染病就不一樣了,病原體能藉由一些接觸方式,從一人傳給眾人。

感染管制怕破口

「感染管制」如果沒做好,可能讓醫院關門,經濟蕭條、社會崩潰,甚至國家趨近滅亡,歷史上的瘟疫、黑死病、流感大流行等等,都是具體例證。

現代化的醫院,大致都很努力把感染管制做好,措施包括戴口罩、洗手、抗生素管理、注射疫苗等等。但時不時仍會有「破口」,釀出局部蔓延,部分原因與醫院無法自外於社會,病人與家屬來來往往,對感染的認知與執行,與專業人員難免有落差有關。

有些傳染病是新興的,有些則是舊種突變。無論如何,人類與微生物間的戰爭,就與人類對抗大自然一樣,永遠不會有落幕的一天。

不過,感染管制所談的是病原體,但事實上,抽象而無實體的事,也一樣會傳染。

盼善思凌駕惡念

感人的故事,溫暖的經歷,可以把人性慈悲、光輝的一面傳染出去,帶動其他人也心嚮往之,激發寬容、良善的情緒出來。反之,惡念邪思也會播散,產生連鎖效應,形成造謠、抹黑、汙衊的現象四處橫行。善惡都會傳染,全看主事者的動機與目的是什麼?

我們總是期盼善思能凌駕惡念,但目前的社會看來,情況剛好完全相反。或許我們應該考慮,把無病原體的「意念」,也納入感染管制項目中,否則就是為德不卒吧。

一個獲得專業證實的有趣說法是,把傳染病管制好,稱為「感染管制」,為何不說「感染控制」呢?

「感管」不能講成「感控」

原來,「感控」閩南語,諧音有點像「甘苦」,所以只能說「感管」不能講「感控」。這個理由有點可笑,但事實如此,所以若聽人說「感染控制」,肯定不是內行人。

但這個說法在金融業就不通了。或許醫療業「苦」,所以對諧音「控」很敏感,但鑲「金」的「控」不一樣,一家金控公司一年獲利就遠超全台所有醫院盈餘,諷刺的是,「金控」諧音是「真苛」(閩南話吝嗇)?難道是在「控」訴他們沒有盡到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