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遇刺讓我們再次審視與思考美國政治暴力和民主價值之間的衝突。此一充滿暴力的行刺事件理當被任何重視民主價值與非暴力原則者譴責,但它也極為諷刺地凸顯出一個更深層、但可能被同情的聲浪所淹沒的事實:這位前美國總統長期以來並不避諱使用語言暴力與謊言,甚至曾多次公然煽動不實與暴力的訊息及行動,如今自己卻成為政治暴力的受害者。
一向鼓勵政治暴力
川普從不譴責政治暴力,而是彰顯它並鼓動它。 2016 年,川普在拉斯維加斯集會上,曾揚言要毆打一名抗議者,更曾公然宣稱,暗殺希拉蕊 (Hillary Clinton),以阻止她引入新槍支管制法,會是個好主意。; 2021 年 1 月 6 日,川普煽動暴徒進攻美國國會大廈,阻止國會確認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這些人並高呼要殺死當時的副總統彭斯。
川普發誓,如果再次當選總統,他將赦免那些因參與襲擊而被監禁的「烈士」。
在川普遇刺之前,研究政治暴力者已對美國政局發展感到不安。美國「芝加哥大學」學者帕普(Robert Pape)談到今年六月進行的調查時指出,有1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使用武力阻止川普重返白宮是正當的,其中三分之一擁有槍支。
另一方面,約7%的美國成年人支持使用武力,恢復川普的總統職位,而其中一半擁有槍支。川普遇刺顯然是美國政治暴力受到如此顯著支持的結果。
遇刺的操作
政治領袖遇刺這樣的事件可以把一個國家引向不同的道路。川普遇刺可以在許多支持者心中創造某種授權,使他們自認可以以暴力回應。在這關鍵時刻,政治菁英面臨如何應對變局的抉擇,他們可以努力降低對立,或者利用它來激化極端化,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而川普的政治支持者可能採取的方向並不令人樂觀。
川普遇刺後,他的政治盟友並未呼籲反思與團結,反而迅速把責任推卸給拜登,並把將此次刺殺定位為對手不斷堆累對川普敵意的結果。這種作法反映了美國近年某些政治人物廣泛採取的策略,即迴避己方責任,並鼓勵一種不僅容忍政治暴力,有時甚至鼓勵政治暴力的氛圍。
這種言論會滲透到社交媒體上志同道合者的生態系統中,這些人對世界和自己的現狀會變得越來越激動和敵對。當其中有人決定無法再忍受並決定報復時,這一切將不足為奇。
反諷的是,正如川普遇刺所顯示者,政客有時也會成為這些失控群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