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專題報導】「長者常因為味覺退化,要吃高鹽、高油、高糖的食物才會滿足,恐加劇肥胖與三高的風險!」減肥名醫劉伯恩指出,老年人的咀嚼能力退化,也更愛吃軟嫩的肥肉、白粥等高熱量食物。資深營養師黃翠華指出,一時間要改變長者的飲食習慣也有困難,應就食物類別來改善長者飲食,如用口感較嫩的魚肉取代豬五花、以五榖雜糧取代白米。
味覺退化愛吃重口味
劉伯恩表示,因為長者代謝變慢、活動量減少,加上味覺退化,變得更愛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重口味食物,尤其長者咀嚼功能退化,更愛吃如肥肉、白粥等軟嫩食物,但這些食物不僅蛋白質不足,且大多都是高熱量密度的食物,更容易造成肥胖與三高的問題。
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李龍騰則提到,一般人會認為老人不要吃太多的蛋白質,否則容易傷到腎臟,但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除非長者的腎臟已經出現問題,否則還是應該補充足夠的自然蛋白。
「不吃蛋白,肌肉長不出來,影響脊椎穩定,更容易受傷,一旦脊椎受傷,變得更難運動,老化的速度變得更快,形成惡性循環,」李龍騰表示,所以在飲食方面,蛋白質攝取一定要足量,沒有代謝性疾病的話,糖分也不應過度限制。
將紅肉換成白肉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常常遇到長者因為以前的飲食習慣,出現愛吃肥肉等狀況,這時候還是會建議高齡者要調整飲食習慣,「菜比肉」的比例最好能調整到二比一,以降低膽固醇,同時也要進一步降低糖分的攝取。
同樣是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的黃翠華指出,高齡者咀嚼能力不佳,比較習慣吃軟嫩的食物,一時間改變飲食習慣也有困難,但可以從食物種類選擇下手,像是把豬五花換成魚肉或雞里肌,同樣都很好咀嚼之外,魚類的蛋白質也更好消化吸收。
大魚大肉並不好
營養師黃君聖也提出相同的建議說,在蛋白質選擇上,可以選擇瘦肉和白肉,比起紅肉的脂肪含量低,也更健康,另外像豆腐、豆漿、低脂乳製品等也是營養豐富的蛋白質選擇。
然而,他也提醒,「老人的飲食主要還是要均衡,千萬不要一味地補大魚大肉,這樣反而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建議也要多吃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蔬果,且每餐不必吃得太多,七八分飽就好,多餐少量反而更好。
拒絕新飲食噱頭
針對近年來出現許多如生酮飲食、168間歇性斷食等健康飲食風潮,是否也適合高齡者?劉伯恩直言,在醫學上,這些新興減肥或飲食方法,對長者身體都有風險。例如長者腸胃蠕動較慢,需要更多膳食纖維,生酮飲食的蔬果攝取可能就不足;許多長者糖尿病、高血壓的問題,168的模式,恐怕使長者血糖更加難以控制。
黃翠華更指出,新的研究結果已顯示,168間歇性斷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高齡者千萬不能隨意嘗試此類新興的飲食方式。
她強調,對長者而言,最好還是均衡飲食,建議每次進食先吃一碗彩色的蔬果,再吃澱粉,最後攝取蛋白質,並將白米換成更好的五穀雜糧、把紅肉換成雞肉與魚肉。黃翠華也表示,晚餐吃太多在睡眠期間更容易變成脂肪,所以長者最好能提早進食,且晚餐吃少一點,睡前兩個小時就不要再吃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