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氣候暖化更加緊迫 我們只能自求多福

醒報編輯部 2024/06/20 13:02 點閱 1288 次

今年六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佈了《全球年度至十年氣候最新通報》,對未來五年(2024~2028年)全球氣候的變化提出了預測,包括溫度、降雨、風力等氣候因子的趨勢,讓我們對氣候暖化有最新的認識。

該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全球地表均溫將比1850~1900年基準值高出1.1~1.9°C,且至少有一年的全球年平均溫度高出1.5℃的可能性為80%,「巴黎氣候協定」的1.5大限即將不守,呼籲全球要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以防止氣候暖化的嚴重影響。

呼籲全球更積極

就在同一天,在《地球系統科學資料》期刊上,也發表了一篇論文,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在2021年公佈的第六次氣候評估報告後,氣候變遷的各項相關指標作了即時的更新,也是WMO報告的最佳呼應。

這篇最新的論文顯示,所有的氣候指標都呈現更不利的走勢,尤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居高不下,大氣層的溫室氣體濃度迭創新高,地球均溫以每十年 0.26°C的速率在上揚,使得地球表面熱能失衡的狀況又嚴重了21.5%;在2023 年有效輻射強迫的數值升至每平方公尺2.79 瓦 (W/m2),相當於每秒約有12個廣島型核彈的能量累積在我們地球的表面,這是何等可怕!

雖然「巴黎氣候協定」要求世界各國強力進行碳減排的工作,可是至今全球的年度碳排放量依然沒有降低。到今年初,要維持在「巴黎氣候協定」 1.5℃的目標,還可排放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預算只剩下了2千億噸。按照目前的速度 (每年 >400億噸),會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就被超越,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1.5℃目標被打破了!

當1.5℃的目標被打破後,格陵蘭和南極西大陸冰原會加速崩解,海平面災難性上升;高溫的海水摧毀熱帶珊瑚礁系統和數億人的生計;拉布拉多洋流崩潰,進一步擾亂歐洲的天氣型態;永久凍土大面積融化,釋放吸熱能力最強的甲烷氣體進入大氣層,這是全球災難的開始。

針對氣候暖化的緊急處境,聯合國秘書長在世界環境日沉痛表示:「我們正在拿地球當賭注,我們必須在通往氣候地獄的高速公路上找到出口」,並呼籲在今年十一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29屆會議 (COP29)舉行時,各國要樹立更積極的減碳目標,實現最大加速度的行動,並開展最緊密的合作。

各國難有共識

然而,六月3~13日於德國波昂舉行的第60回次級機構會議(SB60),正是COP29最重要的會前預備會議,主要的功能就是為十一月大會要討論的議案,協調出各國都可以接受的初步草案,最後在COP29正式大會上確認後通過施行。

不幸的是,本次SB60會議竟然沒能達成共識。在討論的諸多項目裡,如氣候融資、國家氣候行動計劃(NDC)的減碳目標、國家適應計劃、和公正透明的加速氣候行動等,各國的觀點呈現出兩極和尖銳的分歧情形。

特別是氣候融資的議案,是本屆COP29的重頭戲。聯合國已經多次重申,目前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數額,根本不符所需,要求在2025年以後已開發國家必須設定更高的數額。誠如聯合國秘書長所說,這並不是施捨或是借貸,而是高碳排工業化國家的歷史責任。可是結果還是讓眾多已經承受氣候暖化沉重傷害的弱勢與窮困國家代表,最終失望的含淚而歸,清楚的反映出國際社會難有公義的殘酷現實。

只能自求多福

看到「巴黎氣候協定」決議無法落實的困境,氣候暖化的腳步看起來是擋不住了,我們只能自求多福。面對更多的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巨變等不可逆的影響,我們國家一方面還是要接軌國際,努力做好節能減碳的工作。

另一方面,更要加強防災和減災的能力,改善基礎設施以因應日益極端的天氣,全力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改變農業和漁業的管理方式,並推廣氣候變遷的教育和培訓,提升民眾的危機意識,讓我們國家可以在暖化的逆境中安全的存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