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藍綠白議事癱瘓 不如辯論讓全民公決

醒報編輯部 2024/06/16 15:52 點閱 1313 次

台灣內部的共識有多薄弱?從賴清德總統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時說,「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他還補充強調自己不是第一個講,包括前總統馬英九、蔡英文都有提過。但隨即遭到馬英九痛批,甚至以「口出狂言,又設詞狡賴」,原來是「兩岸」與「兩國」互不隸屬可謂天壤之別。兩位都是中華民國總統,居然中華民國的定位會有天差地別的認知。

沒共識是法治的危機

不可否認,以台灣現在的政治氛圍,就算再簡單的字彙,恐怕都難以有共識。國會擴權法案目前在民進黨反對下,由行政院提請覆議,接著藍綠兩黨各自在全台各地發起說明,雖然才剛剛開始,但是不管藍綠的場子都充滿了激情跟憤怒的民眾,痛批對方違法亂紀,明明國家只有一套的法律,卻沒有任何人被視為是合法的。這種場景大概也是民主國家的奇蹟。

或許有人會把這樣的畫面當作看熱鬧一樣,覺得每天看各方爭吵似乎很有趣。但這才是國家真正的危機,法律的目的是甚麼?法律是為了解決人民之間的紛爭,藉由一套共同的規則來讓民眾遵守。

如果一個社會對規則沒有共識,那一個國家的合法性就會越來越脆弱,接著就是有人公然反抗法律,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掀起內戰。台灣正在向這樣的危機邁進,卻有太多人溫水煮青蛙,渾然之不知其嚴重性。

辯論才是唯一解方

目前對於國會擴權的合法性,國民黨跟民眾黨喊出辯論,雖然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第一時間就拒絕,但是站在國家的立場。的確希望由各黨共同來參與,好好地舉辦幾場辯論,或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之一。其台灣對於辯論都太過於功利,就算是選舉這樣的重樣活動,往往也因為自己利益考量才決定是否辯論,如果不利於己方,往往就取消辯論。讓人民根本沒機會看到雙方的政策交鋒,這是非常不對的。

1998年民進黨四大派系曾經舉行過「中國政策大辯論」,當時的辯論長達三天,因為符合當時的時勢重點,加上又大方接受媒體的採訪報導。一時之間讓民進黨成了各方焦點,更因為辯論促進了民進黨內部的反思。說得更直白點,這為民進黨後來執政都鋪墊下了更好的基礎。許多歷史性的議題,必須讓更多人加入去辯論反思,因為現在握有權力的人,或許是因為觀念保守,也可能是因為太多的人情包袱,總要有足夠的意見才能夠真正展開改革。

讓全民公審

現在台灣三個政黨都必須承認,按照目前的規則法律,三黨各自選邊站隊,跟 本沒辦法讓法律執行,國家等於動彈不得,加上現在政治人物彼此誰也不服誰,又沒有一個足夠份量的公道人士出來主持公道,不如讓辯論讓真理越辯越明。

辯論或許會有勝負,未必各黨都能全勝,但是至少能找出一條各方較為可行的方法。希望藍綠白政治人物能夠打開心胸,勇敢走上辯論台,更要讓媒體全程傳播,這一次的勝負,就讓民眾睜大眼睛,好好做一次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