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的噱頭 錯把綠化當自然生態

蕭家興 / 都市計畫技師 2024/06/04 10:05 點閱 1596 次
台北信義區,有一棟螺旋造型外觀的豪宅,號稱:垂直森林,主打整棟綠色覆蓋率達246%。總共只有40戶,每戶喊價10億元起跳,每坪近乎350萬。 (網路截圖)
台北信義區,有一棟螺旋造型外觀的豪宅,號稱:垂直森林,主打整棟綠色覆蓋率達246%。總共只有40戶,每戶喊價10億元起跳,每坪近乎350萬。 (網路截圖)

在這一波永續、綠建築、生態綠化及以自然為本的世界主流思潮中,不只國外,台灣北、中、南部都有建築開發業者興致勃勃地吹噓:如綠色建築、建築垂直或立體綠化可以隔絕熱能、減少熱島效應,提供綠意並淨化空氣,以綠色建築或建築綠化為噱頭,譁眾取寵賣豪宅。

在台北信義區,有一棟螺旋造型外觀的豪宅,號稱:垂直森林,主打整棟綠色覆蓋率達246%。總共只有40戶,每戶喊價10億元起跳,每坪近乎350萬。

在台中市西區,有一棟只有36戶的大坪數豪宅,採用知名石材打造飯店級的公設空間。建築設計理念號稱是:從外觀到室內打造真正城市中的綠瀑建築,植一座人生最嚮往的垂直綠化森林風景。

在以風城著稱的新竹,竹北有一棟每坪近乎60萬元的豪宅,大樓外牆滿滿垂掛植物,像一片綠色布幔,號稱是:「會呼吸的豪宅。」

綠色或綠化不等於自然生態

求新求變,趕潮流的學術界也不落人後。台北有一科技大學的校門口,豎立有兩株作為學校地標、增添街景美感的龐然藤蔓巨樹,號稱是綠色大門。看是鋼構,其實是玻璃纖維打造。透過中間空心部分填入用不織布包覆的輕質土及澆灌系統,作為附著藤蔓初期養分及水分的來源,即將土壤垂直管狀化。

沒多久,滿牆綠葉變成枯黃一片。撇開校門地標是否必要或洽當外,構造物材質、土壤垂直管狀化的綠色植栽牆是否具自然生態?是否違反自然?不無疑問。

這些透過固定在高樓牆面的支架及柵網,讓爬藤植物攀附其上的植生綠化手法,必須面對超高大樓風壓、風切及日曬效應,植栽澆灌水壓不足,水往低處流的排水及樓板防水技術,植栽竄根修剪維護能力及維護成本等不永續的課題。

凡此只是趕新潮、趁流行、只為賣相,不惜以空中樓閣種花、種樹作為噱頭的綠色建築或建築綠化,初期建築綠意很好,植栽成本相對建造成本也微乎其微,但後續交由住戶植栽、養護及維管,則住戶非擁有一雙善於維護的綠手指不可。雖說可交由專業負責,但想必也是所費不貲。

立體或垂直綠化的問題

綠建築的實踐,除致力於建築設計的南北向開窗、通風、對流及自然採光外,無非是不要以法定建蔽率或建築容積的極限,把建築基地蓋滿、用盡,而是要思考如何將居住環境融入自然生態,將庭院圍牆內外打開、讓法定空地充分植栽,增加城市綠意。

建築庭院綠色植栽確實可以軟化建築物的冷硬,但建築設計強將仿自然生態帶到建築物上,標榜綠色或以植栽綠化高樓牆面、陽台及露台,不僅反有違反自然生態之虞,且開低碳綠建築永續維護管理的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