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憲反制國會改革 學者:恐有難度

簡嘉佑 2024/05/28 16:50 點閱 20016 次
在龐大群眾壓力下,立法院28日下午四點左右,確定二讀通過法案。(直播截圖)
在龐大群眾壓力下,立法院28日下午四點左右,確定二讀通過法案。(直播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呂翔禾台北報導】藍、白以人數優勢強渡《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喊出釋憲、行政院覆議等反制手段。學者劉兆隆受訪時指出,因為大法官都是民進黨提名,所以提出釋憲的勝算比較高,但恐有曠日廢時、緩不濟急的疑慮。律師葉慶元則表示,釋字585號已指出,國會具有一定調查權,要宣判該法條違憲,有一定的難度。

釋憲機率相當高

立法院21日、24日與28日審理國會改革法案時,數萬民眾都湧入青島東路抗議,也將此次行動稱為「青鳥行動」。民團28日號召民眾聚集街頭,並提出「行政院提出覆議」、「憲法訴訟」、「公民複決」、「罷免濫權立委」、「強化監督國會」、「強化民主防衛」等6點反制措施。但在龐大群眾壓力下,立法院28日傍晚仍三讀通過法案。

針對民進黨要提釋憲反制,彰師大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系副教授劉兆隆認為,藉由聲請釋憲來退回法案的可能性相對比較高,尤其現在大法官都是由前總統蔡英文任命,但釋憲曠日廢時,恐怕有緩不濟急的問題,這是時間成本最高的手段。

恐怕緩不濟急

「釋憲需在法律『通過後』,才向大法官聲請!」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蘇子喬受訪時說,等國會改革法案通過後,依據《憲法訴訟法》,可以提起訴訟的主體有兩個,一是行政院,因為相關法律牽涉到立法院對行政院的監督,且行政院也是法中可聲請釋憲的主體,另外則是4分之1的立法委員,因此民進黨團的人數應可以聲請釋憲。

蘇子喬提到,這兩者聲請釋憲時,也可請大法官作暫時處分,讓新通過的法令暫時失效,但這狀況不常發生,上次因《戶籍法》換發身分證的規定已出現不少爭議。他強調,大法官進行憲法判決的時間不會那麼快,因為有許多案件排隊,即使是處理很快的釋字520,民國89年11月送案,也要等到90年1月才做出決議。

要判違憲有難度

律師葉慶元受訪時進一步分析,國會改革法案涉及到許多法條,但並非所有條文都有爭議,只有「調查權」、「總統問答」等較有爭議的部分,才比較有釋憲的空間。但他也強調,在釋字第585號就提到,「立法院為有效行使憲法所賦予之立法職權,本其固有之權能自得享有一定之調查權」,所以就算民進黨要提出釋憲法案,調查權理應不會違憲。

他更指出,過去國民大會、立法院與監察院都是由人民直接或間接選出,所以才會把調查權交由監察院行使,但現今監察院已改為總統任命,調查權理應回歸立法院,要說調查權違憲的難度比較高。

大法官恐強渡關山

「比較容易違憲的部分是總統到國會進行國情報告,並接受詢答,」葉慶元說,因為憲法並未規定總統的詢答形式,但過去國民大會存在時,國大代表也可就總統的國情報告提供建言,所以總統赴立院進行詢答,其實仍有一定法律灰色空間,不一定等同於違憲。

然而,葉慶元也提到,現在大法官都是由蔡英文提名,法界也普遍認為這些大法官的政黨鋼性比較高,所以還是可能對國會改革法案進行比較強硬的解釋,導致該法案違憲。

提覆議恐將再被否決

《憲法》增修條文規定,覆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劉兆隆指出,行政院選擇覆議的話,就是將朝野鬥爭的戰線拉得更長,未來戰火將延燒到監察委員、大法官任命等議題上,出現不小的政治後遺症。

蘇子喬指出,如果是覆議,需要在立法院通過法律、「公布前」提,行政院收到法案後,覺得法案窒礙難行可以提,立法院需要在15天內做決議,但否決覆議的門檻僅需全體立委2分之1即可,如今在藍白依舊掌握國會多數下,行政院提覆議成功的機會不高。

不可能不公布法案

蘇子喬認為,行政院有可能提覆議,以彰顯行政機關的立場,但也有可能不提,並進入後續的程序。被問到能否透過「總統不公布法律」讓國會改革法案失效?蘇子喬回應說,「不可能」,因為我國憲法並未賦予總統否決法令的權力,過去319偵調會要求調查前總統陳水扁,他也是讓法律通過後聲請釋憲。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於直播時指出,如果賴清德總統極端不公布法律案,賴清德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從此之後立法院幾乎不審法案、預算。他認為,機率不大,因為太極端,等於逼大家攻總統府,斷掉整個民主路;但如果賴清德這樣做,他們也別無選擇,只能揭竿而起。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