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檢驗拜登的保護承諾 台灣海峽非台灣

醒報編輯部 2024/05/27 15:44 點閱 1168 次

拜登總統到底是否承諾保護台灣?這應該要回到拜登稍早在西點軍校的演講,拜登明確點名了九個國家:烏克蘭、以色列、日本、韓國、澳洲、英國、印度、菲律賓跟越南,台灣並不是以國名或地名被點名,而是以地區「台灣海峽」被點名,拜登承諾要維持台灣海峽的穩定(stabil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美國點名有深意

在這些國家中,只有烏克蘭跟以色列明確強調美軍正在支援作戰,但是在下一段拜登就直接表示不會有美國士兵參戰。至於打擊的對象只有伊朗被點名,就連俄羅斯,拜登也只是輕輕放下,強調普丁以為北約會解散是不可能的,它們甚至還新加入了芬蘭跟瑞典兩個新成員國。

其他國家則都是以各個聯盟的方式被點名,如果把這些國家串在一起,的確可以看出美國的封鎖態勢。但是台灣到底是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或許要打一個問號。

拜登的這篇演講對象是西點軍校畢業生,這些人將是美軍當中的菁英。拜登所指涉的美國全球利益沒有點名主要敵人--中國,這當然是別有深意。也看出拜登的小心思,一方面竭盡所能的壓制中國,一方面也努力維持跟中國的表面關係。既然拜登用心如此之深,那我們在解讀上就需要更小心仔細。

台灣海峽不是台灣

拜登說要防護的是台灣海峽,而不是台灣。其實這兩者有很大的差別,台灣海峽的和平,只要確保航道的通暢即可,跟維護台灣的主權獨立並不一致。這當中有很大的解讀空間,對於台灣民眾來說保護力並不足夠。

看看烏克蘭,就算拜登再三強調,也只表示正在積極訓練烏克蘭軍隊,而不是派出美軍參戰。台灣連美軍正規的訓練都不能曝光,更何況中國解放軍現在的戰力,可能還比俄羅斯軍隊要來的強,美軍如果連俄軍都不用接觸,對中國軍隊就敢碰嗎?

有許多人把之前拜登對台灣的承諾再拿出來談,但是外交跟軍事協議不是用相加的方式,而是看最後的承諾才算數,關鍵還是看一旦戰爭發生,美國面對中國出兵時,願意一次拿出多少軍力?而且就不要說之前拜登多次的承諾,不久都被白宮或是國務院出面否認,強調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沒有改變。

如果單單一句台灣海峽,我們只能說美國有心,但是願意盡多少力,還是應該聽其言觀其行。

台灣不是美國

總統賴清德27日在就職後接見的第一個美國國會訪問團時表示,他自己很推崇雷根前總統「實力帶來和平」理念,因此他要提升國防實力,向世界展現台灣人民保衛家園的決心。但是雷根所在的美國能夠具備的實力,是不是現在的台灣可以具備的?

雷根時代是冷戰時期,現在台灣是否也要以冷戰的標準,來為兩岸備戰?有對抗的實力跟決心固然重要,但是忽略了外交跟談判的必要,會不會讓惡意不斷循環升高之下,讓戰爭成為唯一的手段?

希望國家領袖要以嚴肅的態度,去審視外界給台灣的承諾。二戰時,英國法國都承諾波蘭被入侵要立即動員反擊,後來承諾都是落空。美國在世界大戰後的紀錄也並不優良。台灣到底要相信甚麼?走向哪裡?希望領導人心裡要有自己的一把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