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故事)合理配置財稅資源 讓區域、城鄉均衡發展

韓乾 2024/03/21 19:10 點閱 2350 次
中央政府應該積極研議新的財稅分配機制,以有餘補不足,調解城鄉、區域之間的財源合理配置。(中央社)
中央政府應該積極研議新的財稅分配機制,以有餘補不足,調解城鄉、區域之間的財源合理配置。(中央社)

逢年過節開始放假時,高速公路上南下車輛嚴重壅塞,收假時是北上車輛嚴重壅塞,這種現象所反映的是南北發展的不均衡。

據說,臺灣有一半以上人口都集中在桃園以北。固然因為台北市是首都,也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另外,也因為桃園以北有三個直轄市。隨著經濟的發展,都市地區有較好的衛生保健及食物供給、較好的就業機會、較好的教育、文化及相關的生活條件,吸引人口移入城市。而另一方面,因為鄉村地區的貧窮、農業的機械化、就業機會減少等因素,也將人口推向城市。

這是一種自然現象。然而,在臺灣卻是用政治人為的作法,製造城鄉不均衡的發展。

人為制度的扭曲

在臺灣,一個城市的人口超過 125 萬,便可以成為直轄市。一個城市一旦成為直轄市,便可以獲得大量的中央補助款進行建設發展,吸引更多的人口。為了爭取中央補助款,各城市便以獨立或縣市合併等方式增加人口。

人口增加成為直轄市,便能獲得更多的補助款。惡性循環的結果,使城市愈形成長,造成首都之外五個直轄市。最後成為人口擁擠、環境汙染、交通紊亂的超級都會區,變成無法馴服的巨獸。世界上如紐約、東京、倫敦、北京、上海等,都是讓城市規劃管理人頭痛的大都市。

財稅分配不均是主因

造成城鄉不能均衡發展的因素當然不只一端。但是在臺灣,最關鍵的因素可能是財稅資源分配的不合理。一個國家為了縮小國民之間的貧富差距,就是改革稅制進行所得重分配,一個普世遵循的原則與作法,就是應對高所得的人課以重稅或「富人稅」,以直接或間接的福利方式幫助低所得的弱勢族群。

同理,就市政來講,中央政府不但不應該補助直轄市的財源,反倒應該對直轄市課徵「富市稅」以補助弱勢城鄉,幫助它們發展經濟,創造就業,使人口不致外流,甚至吸引人口回流。美國學者Graham Ashworth 描繪理想的城鄉發展的景象是:「 使鄉村真正是鄉村,人們卻有都市的生活水準與品質」。果能如此,區域、城鄉豈有不能均衡發展之理?

落實地方自治

討論至此,可見臺灣區域、城鄉發展不均衡的最大原因,是直轄市與地方城鄉之間財稅分配不均所造成的。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修改「中央地方財政收支劃分法」,把國家的稅收,在中央與地方各縣市之間做合理的分配。把補助直轄市的錢,拿來補助一般縣市,甚至鄉鎮。

其次,要落實地方自治,各城市應該自主開闢稅源,最重要的稅源就是「不動產稅」。政府應該改正傳統的錯誤,把現行地價稅率從千分二,最少提升為普世施行的「值百抽一」。以現在各大都市地價、房價稅基之高,再加上「兩稅合一」的增值稅等,稅收當可足用。中央政府應該積極研議新的財稅分配機制,以有餘補不足,調解城鄉、區域之間的財源合理配置。果能如此,當有助於國土之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