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商機不只長照 學者:從中年就要規劃

簡嘉佑 2024/03/19 18:46 點閱 5770 次
台灣預計2025年就會出現485萬名高齡人口。(Photo by YELLOW Mao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預計2025年就會出現485萬名高齡人口。(Photo by YELLOW Mao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從中年開始想像高齡生活,盤點出想做的事情或需求,就是高齡產業的新商機!」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陳亮恭指出,現在高齡產業仍是以「福利照顧」為主,但其實從中年開始整體規劃,反而能創造新的經濟動能。他舉例說,英國曾就高齡者需求盤點出二十項商機,發現有十項不存在於現存產業,成為全新的商機。

從中年就規劃

陳亮恭說,高齡產業必須要從前端去多做一些事情,英國也是發現這個問題,因為英國十幾年前就是福利國家,在醫療上都投了很多經費,但近期發現從生命前端改變,好像才更重要。

「從年輕人或是中年人,去想像八、九十歲或百歲時,想要過什麼生活,然後去盤點達成這些目標需要做的事情,」陳亮恭說,不僅是服務需求,更是商機,因為跟長照與福利政策不同,改善民眾生活品質能提高社會經濟動能,也比較不會面對到稅收不足以支應福利政策的狀況。

客製化成商機

陳亮恭指出,英國VOICE組織也曾經詢問過成員:「你覺得老了之後,需要什麼生活條件?」並盤點出20項相關產業,但其中10項產業在目前市面上,找不到對應的廠商。

他表示,這其實就要從食衣住行育樂與陪伴等面向來思考,像是旅遊,大多數人都想到遊覽車的套裝行程,但卻缺乏針對長者的客製化行程。陳亮恭舉例說,過去就有旅行社針對需要兩、三天就洗一次腎的患者,來規劃旅行團,未來這種客製化的服務應該要更加普及。

優先收集長者建議

陳亮恭說,在人口高齡化的過程當中,各種需求應該逐漸轉變為系統性的發展,因為過去談論到高齡政策,很容易就想到醫療與長照,但現在更需要結合生醫與科技,從根本去解決未來的問題。

他認為,這種規劃是很新的做法,也可以帶來更多機會,那未來可能做的事情包括:一,以前很多企業界在開發高齡產品時,就是年輕的工程師自己開發,其實沒有對象去諮詢,所以需要收集更多年長者的需求和經驗。

二、媒合企業,當有企業想去發展相關的議題的時候,在直接串聯這些使用者的觀點。

三、與國際平台合作做全球推廣,如產品要申請美國FDA字號,可能需要國際報告,此時與陽交大合作的英國組織NICA就可以接受相關委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