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歲月〉白頭不偕老?

朱全斌 2024/02/20 15:51 點閱 2523 次
白頭偕老的美景或許仍是許多人進入婚姻時的心中所願。(網路截圖)
白頭偕老的美景或許仍是許多人進入婚姻時的心中所願。(網路截圖)

早年的婚宴在喝喜酒的現場,總是會掛滿了紅底金字的喜幛來代表對新人的祝福,例如「百年好合」、「早生貴子」以及「白頭偕老」等,但是這些對於婚姻的美好期望,好像越來越不合時宜了。根據統計,台灣不但生育率來到全球倒數第一(1.09人),65歲以上的離婚率也高於其他年齡層,十年間從百分之3.6上升至百分之8。

一個人也很精彩

根據社會學者鄭雁馨的分析,年輕世代不肯結婚生子除了低薪、高房價…等經濟因素,還有父權文化和家庭主義盛行等因素,越年輕的世代,越傾向不把婚姻視為人生必選題,認同「未婚也能幸福和享受生活」的比例呈上升趨勢,「一個人也很精彩」這種想法越來越被認同。

其實這樣的價值觀轉移,已經由下往上,影響到了我輩的嬰兒潮世代,我從我身邊的朋友間觀察,大多數人雖然早早就走入婚姻,沒有選擇獨身,但是當他們成家生子,滿足了長輩與社會的期待後,在邁入老年時,卻有不少人想脫離傳統的生活模式,自家庭中的角色抽離,活出自我。

老後傾向獨身

一般印象中,好像女性受傳統角色的綑綁比較大,然而在我的朋友中,想要從婚姻桎梏中解脫的男性也不少。若要分析原因,多是在工作期間,夫妻沒有交集,相處時間少,早已習慣各自獨立的生活,等到退休後才發現,與其嘗試學習有人作伴,不如繼續維持既有自由自在的生活。

C君是一位外交官,因為經常派駐外地,妻兒為了要生活安定,在美國時不跟著搬遷,等到有一天他退休了,才發現家中已經沒有了自己的空間。他在台灣租了間老人公寓,寧願獨居也不想到美國去跟家人團聚。妻子長途跋涉飛過來硬把他押回去,他三不五時又逃回來,他說他不習慣美式的生活,還是一個人在台灣過比較開心。

選擇各自生活

F君是台商,被公司派到大陸一去就是二十多年,只有逢年過節會返台與家人團聚,現在兒女都大了,各自成家立業,妻子一個人在台灣獨守空閨,朋友都勸他應該把她接過去共同生活,他卻說自己返台時,在家裡待個五天就熬不住了,實在無法想像若每天要朝夕相處,日子該怎麼過?

T君同樣是台商,目前已經退休做寓公,理論上要多花點時間跟家人相處應不成問題。然而同樣是兒女已成家,妻子一個人在美國,他卻選擇自己在上海養老,偶爾飛來台灣探望老母,他最不留戀的就是美國的家,一年待不到一星期,不過他說他跟妻子興趣不同,兩人都很享受目前這樣的安排。

老了不離婚但卻選擇各自生活,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在日本稱之為「卒婚」,在這種關係中的雙方,感情或許淡了,但並沒有破裂,他們只是想要在剩餘的人生階段中更做自己,不必再為了配合他人而活得不痛快。在雙方都沒有尋找第二春的打算前,為了避免財產分割的麻煩,離婚也實無必要。
白頭偕老的美景或許仍是許多人進入婚姻時的心中所願,但是一個以犧牲自我為前提的結合,在獨身生活也很好的新思維衝擊下,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