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孟克的琴音 形塑你的世界

蕭旭岑 2024/02/04 16:20 點閱 4124 次
爵士鋼琴大師孟克晚年最後的錄音室作品,黑獅唱片的《倫敦作品集》,是所有聽鋼琴的樂迷都該聽過的絕品。(作者提供)
爵士鋼琴大師孟克晚年最後的錄音室作品,黑獅唱片的《倫敦作品集》,是所有聽鋼琴的樂迷都該聽過的絕品。(作者提供)

每當我對聽音樂進入一個「鈍」的時期,就是無論如何都聽不出感覺的時候,我會播放爵士鋼琴大師塞隆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1971年為黑獅(Black Lion)唱片,錄製《倫敦作品集》第三卷第一首的鋼琴獨奏〈Trinkle, Tinkle〉。

孟克的風格

那裡頭的每一個音符都會重新形塑你的聽覺,甚至,你的整個世界。可以這麼說,孟克在這首獨奏的呼吸,節奏,彈鋼琴的方式,手指按下琴鍵的觸感,乃至於如晶亮水晶珠滾進新鮮柔軟豆腐的音色,都會讓你的腦袋「活」了過來。

不曉得是不是巧合,我最喜歡的幾位大鋼琴家,碰巧都隔一年出生。包括前蘇聯古典鋼琴大師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出生於1915,他同門師兄弟吉利爾斯(Emil Gilels)出生於1916年,而我心中最偉大的爵士鋼琴大師孟克緊追在後,出生於1917年。

創作力最豐盛的大師

孟克全名為Thelonious Sphere Monk(1917~1982),原籍北卡羅來納州,幼時遷居紐約哈林區,一生幾乎都在紐約度過。他是爵士樂史上創作力最豐盛的大師之一,所寫的曲子幾乎都成為經典。然而在他的創作之外,最讓人著迷的是他的演奏風格,幾乎沒有後輩爵士鋼琴家可以仿效,更沒有風格近似者。

第一, 他擁有獨一無二的節奏感。孟克年輕時受到紐約家鄰居,著名的闊步(Stride)鋼琴家J. P. Johnson影響甚深,所謂「闊步」風格盛行於爵士樂最早期的1920年代,鋼琴手的左手以穩定走步般的低音鋪墊,右手則盡情即興。但孟克自身的風格更獨特,他對和聲的運用、旋律線的切分,都完全不同其他人。

第二, 孟克不像其他爵士鋼琴家,以華麗、快速的音群炫技,相反的,他惜音如金,但言簡意賅,你會覺得每個音都恰到好處。樂評人朗‧大衛有句名言:「Thelonious Monk在每一平方吋的音樂裡所演奏的音符,比任何一位偉大的爵士樂手都還要少。」貼切地形容了孟克的特殊風格。

孟克嶄新的和聲觀念

最偉大的爵士樂傳奇薩克斯風手「菜鳥」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曾帶著年輕桀傲不馴的未來小號大師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去聽孟克的演奏。帕克要戴維斯仔細聆聽孟克嶄新的和聲觀念,以及對音樂無限可能性的探索。

爵士樂史上,以彈鋼琴聞名的巨人身影無數,但我認為,指尖流露出「靈性」最多的,是一直被認為神智「異於常人」的孟克。不只在他的怪異彈法,不和諧的和弦,停頓緩慢的節奏,而要注意他在樂曲中展現的創造力,以及處處令人驚喜樂思迸發,當然還有留白的音樂豐富感。

腦中迴響的琴音

記得當年看孟克的紀錄片《Straight, no chaser》,看到他喃喃自語,在原地轉圈子的模樣,但總能抓準空檔,坐回鋼琴前,以看似笨拙、沉重的手,彈出那些輕巧、跳動,卻又充滿生機的琴音。詩人兼爵士樂評論家菲利普‧萊金稱孟克的演奏是「琴鍵上的大象」,可謂其來有自。

日本小說大師村上春樹曾形容,他年輕的時候,在街頭上漫無目的地走著,腦子裡都是Thelonious Monk音樂的意象,但要表達,也無法以適切的言語表達。我在三十年前第一次聽到孟克的音樂,感受就是如此,那時走在路上,腦袋中仍不斷迴響著孟克獨一無二又執拗的琴音。

最近台北的夜晚濕冷,有時令人夜不能寐。我想推薦給我的朋友們,如果在冬夜,無法入睡的話,聽聽孟克晚年最後的錄音室作品,黑獅唱片那三張一套的《倫敦作品集》,那進入另外一個時空的獨奏,會讓人有個美好安詳的獨處時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