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7有1憂鬱 專家:應加強諮商

簡嘉佑 2024/01/30 12:24 點閱 7052 次
青少年憂鬱問題嚴重,專家認為政府應進一步提高預算。(示意圖。Photo on freepik)
青少年憂鬱問題嚴重,專家認為政府應進一步提高預算。(示意圖。Photo on freepik)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青少年每7人就有1人憂鬱,預防精神疾病的預算須進一步提高!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韓德彥30日在記者會指出,稍微嚴重的精神問題,難以單靠3次諮商就解決,盼政府再提高相關預算。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透過家庭教育、倡議短片加強宣導,能有效降低憂鬱症的「污名感」。

應設法去汙名化

精神健康基金會30日公布「2023全國十大精神健康新聞事件」,包括董氏基金會調查指出,台灣青少年平均每七人就有一人達到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的新聞。楊聰財表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憂鬱症預估2030年成為增加最多社會成本的疾病,更顯示憂鬱症造成的醫療、自殺問題等,值得社會更加重視。

他指出,根據《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雜誌》發布的研究指出,提供與憂鬱治療相關的宣導倡議短片,有助於青少年減少憂鬱症的汙名感(stigma),提升其尋求專業協助治療的意願。同時,學校以及家庭教育也應正確認識「憂鬱症就是腦生病了」,是腦神經傳導物質運作失調,早期發現就可早期治療。

校園應有多元輔導

同時也是臺北醫學大學教授的韓德彥指出,新冠疫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深遠,大專生憂鬱傾向上升已是全球趨勢,尤其面對課業瓶頸、未來職涯等壓力,校方應提供更多面向的輔導,協助學生管理壓力。

他建議,大專校院須更加重視心理衛生的初級預防,並著重於發展性的工作,如開設生涯教育課程、兩性溝通工作坊等教案,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增進壓力調適能力,「避免只強調競爭力,而忽視了學生的基本身心健康狀況」。

免費諮商後繼無力

韓德彥進一步指出,衛福部自2023年8月1日起為期一年,提供15至30歲年輕族群每人每年3次免費心理諮商。他認為,此方案有助於普及化心理健康的觀念,尋求心理健康服務仍然存在著污名。透過這樣的方案,可讓年輕人了解尋求心理諮商是一種正常且健康的行為。

他說,相當肯定衛福部在關懷青少年心理健康上的用心,但後續協助的資訊不夠明確,可能會讓年輕人在使用完免費諮商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且稍微嚴重的心理問題,難以單靠3次諮商就能獲得解決,所以盼政府可以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預算,以強化精神健康的預防工作。